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性研究

时间:2022-07-27 02:11:30

【摘要】二,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最主要的形式是区域之间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之间产业协调发展,一是要满足各个区域所必需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公平的市场上...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性研究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这不是政府以单纯的行政命令就能达成的,而需政府与市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良好的政策可以使市场运作更为有效,而利用市场激励的手段,也可促进政府的职能。市场和政府能够,且的确可以一起运作,促进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大力发展落后地区教育和科技产业,提高人力的综合素质;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协调发展;加强中央政府的调控,构建有利于落后地区发展的体制等四方面来论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便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一,加强中央政府的调控,构建有利于落后地区发展的体制

就我国来说,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调控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投资,二是运用政策手段。改车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中央政府通过政策资源来推动、控制区域经济发展是很有效的。从促进各个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角度看,中央政府完全有条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来对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空间,给它们相应的发展经济的自由度,使它们发挥出经济发展的潜力,各展所长,创造条件。经济特区、各种开发区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中央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方式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力不足,有效性相对降低的趋势下,积极地运用政策资源区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变直接干预为间接调控,将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应该成为今后中央政府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方式。

中央政府在调控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得逐步构建有利于协调发展的体制环境。这是因为,如果中央政府在调控区域经济发展时,不重视体制环境的影响,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前提条件。甚至,中央政府推行的有些政策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到来自地方的阻力,处于体制劣势的区域很可能在执行中央政府政策时出现走样。所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中央政府来讲,首先的一点就是要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为它们在相同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按照公平竞争、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来发展本地的经济,充分调动它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各自的经济发展潜力。

二,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最主要的形式是区域之间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之间产业协调发展,一是要满足各个区域所必需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公平的市场上自主地实现自己地利益目标;二是要使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形成紧密联系的局面。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通过产业发展竞争和分工,促进区域之间产业协调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竞争对区域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它可以引导区域去在产业方面认清自己的优势,重视发挥自己的优势,注意保持自己的优势,积极创造发展优势,由此而建立自己的优势产业。今后的大趋势是,通过竞争,区域之间会选择发展最有竞争力的产业,这样,就有可能使区域之间产业发展趋同的现象得以缓解。由于补自发展的主要产业不同,区域之间瓦会通过产品市场来形成产业发展的分工。

通过产业发展合作,促进区域之间产业协调发展。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竞争会引导产业发展的合作,产业发展的合作是激烈竞争的一种必然结果。因为任何一个区域的某些产业发展不可能完全能够在本区域内解决诸如资源、技术和销售等问题,而是相互依存,那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它们为了巩固本区域的市场地位,扩大竞争优势,就会选择合作的方式去把本属于外部性的一些因素(也就是别的区域的有关因素)通过合作的形式而转化为组织的内部性因素,从而可以减少由市场联系而引起的波动,增强竞争力。区域合作也是实现区域之间优势互补的有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市场上的过度竞争,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中央政府应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自觉地利用市场规律去促进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的协调,同时应该根据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市场规则,推动区域合作能够长期合作下去。

三,大力发展落后地区教育和科技产业,提高人力的综合素质

区域的教育和科技水平的落后,致使人口的文化素质低,产业的科技支撑力力弱。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万名科技人员专利批准数、人均图书印张指标间的相对差异系数有所上升。但是,我国目前处于向市场经济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是多变的经济,当某商品的提供者有利可图时,就会吸引新的提供者进入该行业。提供随之增加,不需多久,这些丰厚利润就会消失。如果这时还想赚得更高的利润,则必须继续寻找新的商品,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或开发出新的组织与交易方式。对市场的机动调整能力的掌握与运用,需要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及工作人员。因此,建议国家规定全国基础教育目标的最低标准,建立中央教育援助计划,专用于补助低于这一标准的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发放教师工资,支付失学儿童学费及杂费,实现“人人受教育”的目标。要提高区域的人力素质,除了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外,各区域间也要改变观念,充分重视教育的重要性。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各级政府要坚决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大力提倡优生优育,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基础,同时必需把教育和科技看作是一种产业。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促进教育和科技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二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现代化市场经济意识;三是要推动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充分释放现有高等教育的潜力,培养告诉之的专业人才;四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把科研机构特别是应用注的科研机构推向市场。

四,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引导民间力量参与

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是指以各个区域地方政府为主体所进行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包括区域之间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建立,重要资源或边界接壤地区的联合开发,以及跨区域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经出现过一次较大规模的经济合作热潮,但后来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组织逐渐萎缩、消亡了。本文认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可是由于我国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缺乏法律依据和规范,使得地方政府之间不可能从行政上进行相互约束的,所以智能依靠中央政府的行政协调,但中央政府的协调能力也是有限的,为此中央政府应该从制定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的法律入手,对在经济合作中所涉及倒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定,作出明确的法律解释,规范地方政府间的经济合作行为,使其能健康、有序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仅仅依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某些方面也略显不足,所以本文认为应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调控下,积极引入民间力量参与,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措施比如:通过允许组建投资基金,吸收民间的资金进入国家所期望的区域和产业;允许民间力量自主创办教育机构和研究开发机构,促进区域的教育科技的发展,提高该区域的人口素质等。

综上,本文认为,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使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是可能的。只要各区域地方政府和组织,在中央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发掘潜力,动用一切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手段,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就能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地增长。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上一篇:我国农产品检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下一篇:民营银行风险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