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灵动课堂的基本特质及其具体指向

时间:2022-07-26 09:55:42

论英语灵动课堂的基本特质及其具体指向

【摘 要】 当前的英语课堂在新课改的幌子下存在诸多弊端,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普遍存在。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变革。灵动课堂具有以生为本、问题驱动、有效教学和生命成长的基本特征,其具体指向为课堂导入的意趣与针对性、教学环节的简约与流畅性、教学生态的真实与有效性、问题呈现的梯度与相关性、师生成长的质地与长效性。这种指向有助于英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从而改变当下的课堂生态。

【关键词】 灵动课堂 课堂现状 基本特质 具体指向

1. 当前英语课堂的现状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一改以往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情况,课堂生态呈现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讨论、多媒体的运用、学生的频繁亮相已经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而笔者反思近十年新课改,这些最初倡导的课堂教学形式恰恰因为运用的不当以及矫枉过正而成为有效课堂的障碍。

1.1情境创设重形式而轻内容

课堂观察发现有些教师在备课时过于注重情境创设,哪怕一些课例很难与情景沾边,也会绞尽脑汁“赋予”情景,从而导致情景创设生硬缺乏实质性内容,违背了情境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地去体验和理解教学内容这一目的,情境创设并不是每节课必须的。

1.2合作学习重氛围而轻思考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协助解决问题,但是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往往为了讨论而讨论,讨论的问题不具备一定的深度也没有很好的问题链,学生缺少讨论所必须的支撑点,合作讨论一直处于学生思维的浅水区。

1.3多媒体教学重花哨而轻实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视觉画面,可以帮助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课件设计的繁杂花哨冲谈了教学的主题,课件的快闪使得许多重点知识成为浮光掠影。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的现象。

1.4学生亮相重现象而轻本质

在新课改下的课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上学生活动明显增加,优等生成为课堂亮相的主角,很多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同时过于频繁的大密度的学生活动使得课堂缺少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而且学生亮相的形式单一且大部分学生不会完整表达,声音不够响亮,从而大大影响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2. 英语灵动课堂的基本特质

英语灵动课堂是指以科学效率观为指导,以生本教育为理念,以生成问题为驱动,以生命发展为指向的课堂教育实践,强调把教学注意力更多转移、聚焦、落实在促成学生学习及其心智发展的教学行为的变革上,具备以下四种特质:

2.1灵动课堂是生本教育的课堂

根据郭思乐生本教育理念,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创设、呈现、生成的课堂,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应基于学生和为了学生,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是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堂,在教师眼中首先要有学生其次才是文本,首先要有学情其次才是教法。

2.2灵动课堂是问题驱动的课堂

是以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核心的课堂,具体来说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2.3灵动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课堂

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灵动课堂所具备的正确的目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饱满的热清、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效的利用时间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2.4灵动课堂是生命成长的课堂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应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在成长之外别无目的。灵动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课堂上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承更要关注生命,要从关注当下转变为着眼学生的一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需要者,都是自我发展者,是一种生命自觉。

3. 英语灵动课堂的具体指向

从灵动课堂的基本特质分析,笔者以为真正的灵堂课堂的具体指向在5个方面:课堂导入的意趣与针对性、教学环节的简约与流畅性、教学生态的真实与有效性、问题呈现的梯度与相关性、师生成长的质地与长效性。

3.1课堂导入的意趣与针对性

有效的导入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新导入的信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框架,从而对课堂即将展开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导入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及未知内容障碍的清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兴趣和紧扣话题是导入的共性。有针对性的导入能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紧凑,有更强的整体感。如牛津版Module 1Unit 1的School Life,以教师自身学校生活的回忆展开话题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产生向往之情,从而产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3.2教学环节的简约与流畅性

灵动课堂应该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和谐的课堂,课堂教学步骤的简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堂过于强调大容量快节奏,时长45分钟的一节课步骤多达8个以上,学生疲于应付,在上一个环节中刚刚有所思考却又被后一个环节打乱。环节与环节之间缺乏应有的过渡,显得生硬。 “取舍彰显智慧”过于繁杂的环节不仅使得很多知识浅尝辄止,也使得课堂上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3.3教学生态的真实与有效性

学生的参与度是对课堂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参与度却很粗浅地与有多少学生回答了问题(甚至有些教学管理人员会统计一节课有多少人回答问题),讨论了多长时间划上了等号,但很多时候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是伪灵动的。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有更多的留白。回归教育的平真也就是要拷问这个环节有没有必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有没有必要集体讨论,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所期许的结果是什么。真正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知识层面有所收获的课堂,是教学任务有效达成的课堂,是因生制宜的课堂。

3.4问题呈现的梯度与相关性

问题驱动是灵动课堂的最根本特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一节好课首先要做到问题呈现的梯度,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根据学情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并做到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其次是问题的相关性,当前对问题的过度展开,使得问题与课堂教学原命题相距甚远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上教师天马行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问题设计的紧密相关是教师的教学基本要求。

3.5师生成长的质地与长效性

“灵动课堂”不仅是学生可以有效习得新知识获取新能力的课堂,还应该是师生精神共享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课堂上师生心态的开放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学生真实有效的参与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过课堂教学师生成长能达到什么的高度或质地。语言的课堂如果没有心灵的震撼、生命的感悟、人生的体验就不是真正的课堂。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因此,作为灵动课堂,同样要追求一种教育形上的东西,要反思在很多年后学生还记得什么,它不是语法知识或者词汇用法,而应该是关于普适价值观和人类精神世界所共有的一些东西,是一些永久存留在学生思想深处的东西。

[1]吴永军. 新课程学习方式[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 戚光宇. “问题解决”模式教学的概念、思路和操作方法[J]. 江苏教育, 2013(09).

[3]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4] 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 长沙:岳麓书社, 2002.

[5] 邱玲. 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课堂导入.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与初中教学衔接的探索研究 下一篇:“学程导进”模式在斯坦福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