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引导自学

时间:2022-07-26 07:44:58

摘 要: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新课改特别强调“教”与“学”关系的转换,倡导中学课堂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创设教学情境,二是以生为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数学奥秘的探索,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自学;初中数学;教学情境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所谓教学情境,也即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将知识形象化,找到一定的现实依托,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

1.结合生活实际,化解形象思维和抽象数学之间的矛盾

按照学科性质而言,数学更多地属于一门抽象性学科,在古希腊哲学中,数学一开始和自然哲学密不可分,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这就对学生的抽象性思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的运用对学生而言是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将知识“形象化”,比如,在讲到几何知识时,可以结合教室的建筑特点,分析平行线和立方体的特点。

2.运用启发式提问,将教学内容情境化

启发性提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比如上面讲到的几何问题,在涉及横截面相关知识时,可以问学生“这个正方体被横刀砍断,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这样可以使学生沿着例子进行想象,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二、给学生创造更多时间和空间,培养数学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特别强调的内容,在数学方面,充分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求索能力上。

1.以教材为本,挖掘更多可用资源

教材是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阵地,内容是死的,但教学方式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却超越教材,挖掘一切可用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比如,学到比例计算的时候结合地理学关于图形的比例尺知识,进行学科联合式教学。

2.结合学生能力,进行差异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不尽相同,学习成绩和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差异教学的进行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充分体现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比如,有些学生对方程式特别感兴趣,就可以更多地给他们讲解方程的成立和解析等;有些学生几何图形设想能力不足,就可以从最简单的组成线条引导学生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是目前教学模式中的薄弱环节,一是要注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之间的转换,创设教学情境,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求索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数学奥秘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陈振红.注重情境创设 赋予计算教学活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1).

上一篇: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下一篇:直肠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