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培训中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时间:2022-07-26 06:41:47

职工培训中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摘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措施的不但深入,在结合当前职工培训的设计中,要围绕学员的实践能力进行整体规划,突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提升,能在培训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操作技巧和能力提升。特别是在强化就业导向的同时,突出职工培训的就业导向功能,以适应就要需要开展各种活动,并能为之提供很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主要围绕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探讨职工培训中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措施,更好地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职工培训 学员实践能力 途径措施

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由课堂和书本知识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工作作风。因此,强化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员整体能力的提高。

一、职工培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受训目的不明确。职工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好像是完成企业安排的任务,把培训当作任务来完成,如果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职工也许都不会去。没有目标地参加培训,稀里糊涂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结业,培训结束后,受训职工不知道为什么参加这样的培训,也不知道学习了什么,培训后对自己工作能起到什么作用。

2.受训动力不强大。综合各类职工培训,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而开展的办证培训,一种是根据年度计划、上级安排开展的职工岗位培训。拿证培训,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工人上岗前及转岗人员岗前的办证培训,这种培训只注重结果。经过培训考试都能拿到证,甚至由于用人急需的原因,应培训的课程学不完,证没发下来就上岗了,对于受训人员,学不学都能过关,即使偶尔出现考核不及格的,交几十元钱补考走个形式也就过关了。二类是在岗职工换证,操作证到期了,组织一次培训进行一次考试,就过关了,不存在真实的技能考核,具不具备岗位技能一律过关。岗位培训也和办证培训一样,办个班,走走形式,过过场场,交交差事,了了任务,培训的效果如何无人去真实考核。

3.实践能力不注重。在员工的培训中,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课程的单一,与现实生活中各种知识的脱节,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能适应整体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学员的个性特征等更加缺少严密的教学组织。特别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表现得很机械、麻木,缺乏自我求知、自我解剖、自我运用的思维循环过程,造成主体上的严重缺陷。

二、职工培训中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1.改变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结果的含金量。当前在培训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施教者出题,这样就严重存在着交差事、了任务的不良现象。施教者围绕所谓的考试范围施教,甚至将答案写出来交给学员,出几道试题交给培训主办单位就算了事了,这种培训为考试而培训,收不到培训的效果。对于培训的考试、考核应该认真对待。由用人单位根据培训班的培训目标,应达到的培训效果命题、监考、阅卷、评定,施教人员围绕培训班的教学大纲、培训要求进行施教,以教、考分离来验证培训效果,实现培训的目标。此外,对于办证的资格培训,培训结束后,由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受过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如果达不到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撤下来重新培训,直至合格、用人单位满意为止。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培训运用。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德国,90年代以后传入我国,后经本土化后开始推广。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系列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学习过程的策略与理念。在教学形式上,由过去的以“教”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在教学实施上淡化知识的讲解,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过程和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必备的技能与内在素质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3.构建“岗位-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所谓“岗位-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是根据北美国家职业教育流行的CBE理论及DACUM方法的原理,将实际工作中某个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进行针对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其具体的操作思路为:首先,根据行业人士和有丰富经验的技师对岗位进行分析,将某岗位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技能),每项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任务分解时要说明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操作单元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最后,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模式能使高职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某种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

4.强化实践培训,提高岗位技能。为了建设一支立足岗位、技能过硬、作风扎实的生产操作人员队伍,坚持分层、分级培训计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技术培训。培训范围做到覆盖全员,在作业区内部选择技术过硬的工人技师组成培训师队伍。主要对操作人员以轮训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对主要工种进行集中培训,做到培训覆盖面达到95%以上,使员工长期不懈地学习技能、提高素质,形成“三个一”的员工培训考核制度。即基层小队每周组织一次技术培训课,基层小队每月举办一次技能考核,作业区每两年举行一次技术大赛,不仅使更多的岗位员工达到“一岗精、两岗通、三岗懂”的要求,还塑造了一批技术精湛、善于解决生产难题的技术能手。

5.营造知识技能培训氛围。让职工们真正意识到,知识是提高收入的本钱,技能是选择岗位的阶梯,让有知识、高技能的同志不吃亏,让无知无技的庸才无市场。对于有创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给予重奖,从知识结构、岗位技能上拉开分配差距,以收入、岗位形成激励机制,将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到职工培训之中,形成以岗位竞争带来技能竞争,以收入竞争带来知识竞争的良好竞争机制,提升职工的学习力。让职工真正感觉到知识技能就是个人的财富,从而产生无穷的求知欲望。

总之,通过采用不同的培训手段,突出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设计、员工素质、整体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彰显出实践能力与企业员工培训的整体关联性,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的素质需求,做到更好的能力运用。

参考文献:

[1]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6(5):34-35

[2]袁三梅,周坚.论行动导向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4(23):21-22

[3]郑丽霞.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如何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11,3(8):56-57

[4]胡大伟.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1(4):121

[5]杨洋.中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36-37

上一篇:浅谈事业单位培训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关于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