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豫剧常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07-26 06:21:11

浅谈中国豫剧常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由中国豫剧一代宗师、爱国艺人、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先生所创立的常派艺术是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河南地方土戏――豫剧,从露天高台走向现代剧场、从粗野原始走向完善成熟、从地方走向全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里程碑。常派艺术是中国豫剧宝臧内的一颗熠熠生辉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研究价值。作为中国豫剧常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我觉得自己更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一稀世的、珍贵的艺术财富给传承发展下去,让常派艺术在新的时代以新的舞台呈现样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来喜欢、来学习、来模仿,为中国豫剧艺术的再度繁荣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与贡献!

关键词:新郑市豫剧团;豫剧;常派艺术;现状

中图分类号:I23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29-02

一、 常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和危机

常香玉大师在从艺的几十年间,演出过的剧目大约有二三百部,其中经过加工整理、或改编、或新创的优秀剧目有:《拷红》、《断桥》、《花木兰》、《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三哭殿》、《杜十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玉虎坠》以及现代戏《朝阳沟》、《人欢马叫》、《柳河湾》、《红灯记》,等等。

常香玉大师是一个艺术全才,可谓豫剧全旦演员,兼能演生,且文武兼备,不但擅演古典戏,而且还能演现代戏;常香玉大师天生一副好嗓子,音域宽广,高、中、低音上下贯通流畅自然,音质明亮纯净,音色丰富多彩,以真假混合声科学发声,其唱腔将高亢激昂、奔放流畅、激越豪迈的豫剧声腔中的刚性特点与清新自然、委婉细腻、低回哀怨、抒情优美的豫剧声腔中的柔性特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极富变化,极具美感,极有个性。常派艺术最爱运用声腔来刻画塑造剧种角色的艺术形象,声腔的形象感特别强,并且是每一个角色一种声腔特质,绝不一样,但是总的感觉又都是常派唱腔;常派艺术的表演特点是善于运用程式化的表演技巧配合声腔艺术来完成舞台表现,既给观众以大气规矩的形式美,又给观众带来了生动亲切、真实质朴的视觉感染力。因此她所塑造的红娘、白素贞、花木兰、黄桂英、佘太君、穆桂英、银屏公主、杜十娘、祝英台、王娟娟、拴保娘、吴大娘、郭大脚、李奶奶,等等这些艺术形象是那样的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个性十足,丰富了中国豫剧艺术的人物画廊,让全国喜欢豫剧、喜欢常派艺术的戏迷们所念念不忘,如数家珍。想起常香玉,就想起了这些剧目,想起了这些艺术形象,想起了剧种脍炙人口、优美流畅的一段段唱腔,想起一个个过目难忘的表演细节。反之,说起这些剧目,说起了这些角色,说起了耳熟能详的唱段,说起了一个个表演情节,那么一定就会想起来常香玉大师。戏与人,人与戏,完全交织融合在一起了。

常派艺术自从创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收了几批弟子,这些常派艺术传人大多为常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例如,常香玉大师的大女儿常小玉在早期从艺期间曾继承了母亲的《花木兰》、《拷红》、《大祭桩》等剧。我的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继承了常大师的《花木兰》、《大祭桩》、《断桥》、《拷红》等几部戏,并且在去年又将常派名剧《大祭桩》排成了电影艺术片。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惠继承了常大师的《大祭桩》、《五世请缨》,并且将《五世请缨》排成了电影艺术片。原焦作市豫剧团主演、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金奖获得者简爱梅继承了《花木兰》一剧。

我想说的是,这些传承与发展做地也很不错了,但是还远远不够,路子还特别漫长与艰辛。常香玉,可能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大师,再加上艺术生产大环境的变化与传人自身的原因,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能够完整地继承大师优秀剧目的传人。我们现在的每个传人至多才能继承几部,有的只有一部,那么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常派艺术如何才能得以继承呢,没有很好的继承,又何谈较好的发展呢?就是目前的很多传人继承的常派剧目加在一起,也远远没有将常派的优秀剧目继承完,更何谈去开拓、排演 常派艺术的新剧目呢?

老一代的常派传人和当红常派传人们还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一部或几部常派代表性演出剧目,那么作为我们这一代年轻的常派传人来讲,又有几个人学会哪一个常派剧目呢?就我们团来讲,我和姐姐曹会敏从恩师虎美玲那里学会了一部《大祭桩》。对于更过的常派剧目我们还没有机会学习排演。因此,我现在深深为常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感到万分的忧虑与痛心。一个流派要想传承与发展,那么最关键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将优秀的剧目都继承下来,排演给当代的观众欣赏。否则,这个流派很难在新的时期有一个大的发展和弘扬。假设新时期的人们很少看到常派剧目的演出,那么慢慢就会对这一流派所淡忘、所不爱。这就是一种危机啊。

二、常派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几点欣喜变化和新的思路

我的恩师虎美玲作为常派优秀传人,她在继承常派剧目《大祭桩》、《断桥》等戏时,没有死死地去一味模仿常大师的唱腔与表演套路,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灵活地运用常派声腔来塑造刻画人物。常大师的嗓音宽厚洪亮,而虎老师的嗓音高细悠扬,她在《大祭桩》中唱腔与大师有明显的区别,但又让观众听出来这依然是常派唱腔,甚至有专家评定为“新常派声腔艺术”。基于虎老师的嗓音比较高、比较细、比较柔、比较美,她的唱腔就给人清新娇美、激越挺拔之感,很适合黄桂英这个大家闺秀的年龄、性格、身份、情感、境遇等,单从声音造型来讲,她就塑造刻画出了黄桂英的年轻貌美、知书达理、善良可爱,传达出了她对爱情的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生父亲悔婚与诬陷的痛恨与无奈之情。在表演上,虎老师更是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出发,牢牢抓住黄桂英的情感轨迹,并且创造性地加入新的表演程式,配合声腔塑造刻画人物。比如,在“哭楼”一折,虎老师在唱完“黄桂英我的主意定”这一句戏时,眼睛直视前方,神情猛然定格,然后两手轻轻转动水袖从慢到快,两支水袖宛若两朵纯洁无瑕、素雅清香的白花朵在胸前飞舞,接下来两臂外甩,水袖向两侧飞出,再将水袖抛至前方,张起双臂猛然向身后抛去,两支水袖长长地落在双肩垂下静止不动。这一系列水袖表演技巧是独创性的,旨在表演黄桂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一番盘算,她决意冲破封建伦理观念,与父亲决裂,去至刑场祭奠未婚夫。这一独创性的水袖表演一气呵成,既塑造了人物,又完成了艺术的形式美,可以说对常派艺术在表演上的一个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虎老师在饰演黄桂英时,将大腰包改为斗篷,这样在“路遇”一场戏,表现天上下着暴雨,地上道路泥泞,一个很少出门的少女为了心中的爱而不顾路途的遥远和艰难,舞台呈现特别好看、感人,给观众以唯美的视觉享受。我们这一代青年演员,就应该勇于在继承流派剧目的时候发挥创作性,使流派得以发展。

我在想,流派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方方面的综合力量,特别是文化主管部分的鼎力支持。我个人有这样一个思路:政府部分能否制定一个常派(当然也包括其他流派)传承与发展工程。从整个豫剧界挑选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来培养,从小学或初中招收一批好的苗子送入戏曲院校去学习,为常派艺术储存人才库。根据青年演员的不同个人条件选择合适的常派剧目加以排演,通过舞台实践锻炼推出一批优秀的传人。尤其是,要多培养能文能武的比较全面的青年演员,多复排一些常派的唱打并重的文武大戏,为丰富豫剧舞台的多样性做出贡献。再者,常派经过加工整理提高比较完整的优秀剧目也就十多个,那么最好能够组织专业剧作家从常派几百个曾演剧目中根据演员条件、剧团实力进行创作性改编,将旧剧变为新剧,经过排演成为常派的新剧目。如果能够根据历史资料或者文献或者现实题材,给常派创作出新编历史剧、新编古典戏或者新编现代戏,那么对常派艺术的发展将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学习常派艺术的青年演员,也要耐得住艺术道路上的清贫与寂寞。练习扎实的基本功,追随常派名师深造艺术,这样在机会来临之际,才能在舞台上实现传承与发展常派艺术的梦想!

上一篇:试谈如何提升女人气质 下一篇:何以是“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