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26 04:54:55

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通过阐述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六省中的地位和基本状况,从地理位置、自主创新资源、自主创新投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角度分析了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六省中的优势和不足,由制度、技术和知识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提高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湖北省;自主创新;现状

一、前言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现在湖北正面临着生态枯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的局面,走以消耗资源、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传统增长道路,只能进一步加剧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的循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道路[1]。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面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任务,面对国际、国内社会发展新形势,必须更加自觉、坚定地追求科技进步,把提高区域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保持经济长期协调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以及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2]。中部崛起,是国家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后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在中部六省中,湖北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1)湖北省的地理位置

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中部的各省,湖南江西,都在崇山峻岭中,安徽受华东的辐射更大,山西应该算做西部,因为他和西部一样是个资源大省而交通却不便利。唯湖北和河南条件最好,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离发达地区都不是很远,地处中部,九省通衢。但湖北的平原相对河南要少很多,修建铁路或公路要困难不少,而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还未完全发挥其效能,交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湖北省的自主创新资源

自主创新资源主要反映某一地区潜在的自主创新能力,即自主创新的基础,决定着自主创新的可能性、规模、速度以及可持续性[3]。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等项。该指标充分反映了该地区的人力资源存量和经济资源存量。

表1 2009年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资源比较

中部六省 自主创新资源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元)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计算机互联网用户(万户) 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万人)

湖北 12831.52 22450 814.87 6.29 10.21

湖南 12930.7 20226 847.62 3 5.64

山西 7365.7 21544 805.83 2.15 8.32

江西 7589.2 17185 581.3 1.62 4.94

河南 19367.3 20477 1126.06 2.58 5.17

安徽 10052.9 16391 863.92 1.69 4.86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2009年),六省统计年鉴(2010年)

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湖北省在中部六省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与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均居于中部六省之首,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达10.21万人,这反映了湖北人力资源存量丰富,高层次技术人员充足,地区自主创新潜力巨大;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6.29万户,这说明湖北地区信息交流便捷,技术推广快速,辐射面广,为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地区生产总值处于中等偏上,达到12831.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处于中等位置,达814.87亿元,而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则位列第一,达22450元,说明全省经济资源存量较大,自主创新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

(3)湖北省的自主创新投入

研究与试验发展(英文缩写为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R&D投入对地区竞争力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湖北省必须通过持续的R&D投入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才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R&D投入是衡量国家与地区自主创新实力与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用在自主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投入水平来衡量,包括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例(R&D经费投入强度)、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以及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等项。

表2 2009年中部六省自主创新投入比较

中部六省 自主创新投入

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例(%)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亿元)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

湖北 13252 213.4 1.65 25.33 1.21

湖南 10027 153.5 1.19 29.62 1.34

山西 6367 80.9 1.1 17.61 1.13

江西 4967 75.9 1 13.4 0.86

河南 5286 174.8 0.9 35.52 1.22

安徽 8398 136 1.35 36.47 1.7

资料来源: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 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中国科技统计网(2010年),六省统计年鉴(2010年)

在表2可以看到,2009年湖北省在中部六省中的R&D经费支出最高,达213.4亿元,远远超出其他五省的支出水平,占中部六省总投入的1/4,说明湖北省在研发投入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这势必增强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质量,进而不断拉大湖北省同中部其他五省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态势。而在R&D经费投入的强度方面(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例),湖北省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为1.65%,在中部六省中处于首位,但距离全国平均水平的1.7%仍差了0.05个百分点,相对于东部地区如北京的5.5%更是远远不如,反映出湖北省投入绩效不甚乐观,R&D经费投入强度还有进一步加强的需要。

科技活动研发人员是地区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科技活动研发人员的投入是湖北省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通过多年发展,湖北省储备了相当数量的科技人才,由表2可以看到,R&D人员全时当量,即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达到了13252人年,遥遥领先于其他五省,表明我省研发人员人力利用率得到了充分发挥。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是体现地区科技实力水平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指标,湖北省在2009年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25.33亿元,在中部六省中仅处于中等地位。体现地方财政对科技事业支持力度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只有1.21%,处于第四的位置。这说明湖北省政府在财政拨款方面对科技创新的关注还不够,应采取有力措施,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

(4)湖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

自主创新的本质,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技术集成,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客观地反映了各种创新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创新竞争力,是评价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项。

表3 2009年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比较

中部六省 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湖北 9.23 17.51 16.35

湖南 3.57 3.68 18.46

山西 2.08 2.77 8.03

江西 7.71 9.37 14.51

河南 3.18 2.69 9.29

安徽 3.57 5.87 12.84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网(2010年),六省统计年鉴(2010年)

从中部六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来看,湖北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两项上均名列前茅,超出其他五省许多,分别达到9.23%和17.51%,而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这项上,湖北仅次于湖南,达到16.35%。这充分说明了湖北自主创新的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六省中优势明显。

三、湖北省的提升建议和措施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湖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六省中优势明显,资源存量丰富,创新成果显著,产出价值高。但R&D经费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仍稍显不足,自主创新投入有待加强。高素质人才较充足,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

湖北省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中部崛起战略契机,加速建设制度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文化的培养,清除创新过程中的障碍。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分配、激励制度,制定适宜的优惠政策。允许企业对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鼓励企业自建技术开发基金,并允许在税前扣除;减免企业转让技术和研究成果收入的所得税;完善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放宽企业科研人员和职工教育培训费的列支标准。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培训费用,应据实税前列支。对进行企业研发和测试的大型仪器给予适当补贴,通过政策将研发机构的人员、设备优势和企业的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激励强度和保护力度,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发明或设计人员给予重奖,使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成果能够有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还应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的监管,由企业提出具体的攻关目标,提供相应经费,将其纳入省科技攻关计划,并在省里的科技经费中予以适当补充。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和自负盈亏,主动进行自主创新。

2.完善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先锋军。湖北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便是强化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必须组织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建立技术工程中心和联合实验室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完善自主创新的知识体系

湖北省是一个科教大省,人才资源丰富,科教优势明显,特别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部级开发区、试验区,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母体条件[4]。为提高湖北省自主创新能力,还应进一步发挥湖北的科教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研究型和研究教学结合型大学,实施大学与地方经济的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开发项目。通过高校定向为企业培训技术骨干,或者企业聘请高校人员作为企业兼职研发人员,将人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杜传青,康玉超.略论湖北自主创新的体系建设[J].科技创业,2008(9).

[2]王琼.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3]张卫星.河南省在中部省份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势研究[J].企业经济,2007(9).

[4]彭泉,魏敏杰.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湖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科学基金,2008(2).

上一篇:网络舆论与现代社会进步的“鱼水”关系 下一篇:省农委召开2012—度全省冬春农技服务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