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课程导入艺术探析

时间:2022-07-26 01:05:38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课程导入艺术探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职责也有了一定的转变,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注重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让课堂“不同凡响”成为了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具有课程导入的技能。然而,教师要想将课程导入技能的应用得心应手,就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日常注意积累,对教材理解透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始时的重要作用。

一、课程导入的作用

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教育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好的课程导入如同纽带,把老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如同前奏,对后面的高潮与结局加以预示;如同旗帜,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加以引导。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快速的课程导入可以收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它不但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能在上课开始时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激活学生的思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颖的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无疑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这就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了很好的开端。

3.发散学生的思维

创新的课程导入方式,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4.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成功的课程导入能迅速营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融洽的氛围里,就会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达到明确学习目的的效果。

二、课程导入的具体方法

1.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教师可以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进行课程的导入。这种课程导入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克服对学习新知识的恐惧。这样,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相对就比较轻松。例如在讲《元素周期律》时,可以通过学习过的Cl■、Br■、I■这三种单质分别与水、氢氧化钠,以及这几种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提出问题,这几种单质在发生反应时性质有哪些相似之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应该怎样排列?这些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是如何的?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律?通过以上问题的总结就可以得出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开始时,可以通过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复习初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概念,提出问题氧化铜、氢气分别发生的是何种反应?其中元素化合价是怎样的?自然引入到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上来。通过复习旧知识,综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这种方法能够顺利地进行课程导入。

2.通过实验进行导入

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验进行课程的导入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时,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清水变牛奶、红酒变白酒等。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学习的主动性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了起来。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首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取三分之一试管滴有酚酞的水,在水上再加入三分之一的苯,然后切取一小块金属钠并擦干煤油,放入试管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会处于两种液体之间并且上下跳动?为什么水会变红?从而引出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课程导入,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用化学史料进行课程导入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面,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化学史料进行课程导入,让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有助于知识形成的科学方法。如果教师把讲课内容结合化学史料,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在讲《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一节的开始,讲述:我国在商代时就出现了青铜器,但到了秦代末期才出现铁器,而Na,K,Mg,Al这些金属在19世纪末才被制取出来,拿破仑出征俄罗斯时旗帜上的“银”鹰实际上是铝制的,拿破仑饮酒用的酒杯用铝杯,却不用金杯、银杯。原因是那时铝比金银这些贵金属都要贵重,可以究其原因,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

4.利用悬念进行课程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就不会有著名的“牛顿力学定律”。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课程导入时,创新地提出一些问题是设计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没有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典型的问题往往能够迅速发散学生思维,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获得良好的导入效果。

5.创设情境进行课程导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使大脑皮层出现兴奋中心,莫过于使其身临其境或模拟真实场景。教师的课堂情境创设也显得尤为重要,创设得好,就会吸引学生进入其中,燃起学生心中强烈的求知欲,达到教学目的。

三、运用课程导入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确定导入方法,忌故弄玄虚。

2.依据教学要求来准备素材,忌哗众取宠。

3.将所需的素材进行编排,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忌粗制滥造。

4.结合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具和方式,如多媒体等,忌生搬硬套。

5.考虑到对已有知识的学习程度,对知识的拓展范围要恰到好处,新旧知识点的衔接要恰当,忌前后脱节。

6.运用趣味实验悬念导入或者通过讲述故事导入时,要及时将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转移到新课学习上,忌喧宾夺主。

总而言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课程的导入方式也同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使学生明白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学到何种程度,才能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探究 下一篇: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中助教角色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