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探究

时间:2022-07-04 11:07:00

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探究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经常教导学生“学以致用”,对任何基础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的确是教学工作思想之一。但是在强调“学以致用”的同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要让学生知道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勤于“思考”。只有“学”与“思”相结合,学生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学以致用 思考 探究

七年级生物教材中有一个实验“观察鱼尾鳍内血管流动的情况”,大纲要求:“在本堂实验课里,要提醒学生经常往棉絮上滴水,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以使鱼少受伤害。如果时间过长可以把小鱼放回鱼缸,另换取一条小鱼观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关于这个实验,有位教师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实验结束后,他要求学生将实验后的小鱼拿到学校池塘里放生。由于装鱼的桶太大,几个学生抬着困难,他便让学生把鱼都捉在一个大烧杯里,再拿到池塘去放生,结果大半天没回来。于是他到池塘边去找他们,发现学生正非常认真地按照他教的方法把鱼一条一条地从烧杯里“捉”入池塘,直到他问学生为什么不把烧杯里的水和鱼一起“倒”入池塘,学生才醒悟:“烧杯里的鱼可以直接倒入池塘啊!”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教导学生“学以致用”,对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的确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但是在强调“学以致用”的同时,我们往往会忽略要让学生知道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勤于“思考”。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就要参与、要探究、要动手、要分析问题还要解决问题,靠的不仅仅是学到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而且要“思”。下面再以一个探究实验为例,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测定反应速度就实验”是七年级生物课第一个由学生自己设计的探究实验。这个实验介绍了一种用尺子测定反应速度的方法:两个人一组,甲手握一把竖放的尺子刻度值大的一端,乙将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0刻度值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眼睛看着甲同学的手,一旦甲同学松开手,乙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这把尺子。记录下夹住尺子处的刻度就可以反映出乙的反应速度。

对于“测定反应速度”这一实验,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内成员自己“思考”“讨论”再确定具体的实验方案。以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为例,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较有水平的研究问题。例如,有一个小组提出“早、中、晚什么时候反应速度最快?”的探究主题,理由是组员经过周密研究,一致认为:“中午做作业的效果很不好;而晚上做作业很容易,一看到题就知道该怎么做,并且很快就理出了思路。对作业的反应速度随一天的不同时间有所不同,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另一小组的组员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在网上查到这样一则有关这个实验的资料:“有人说不管怎么试,接住尺子的刻度都在30cm处,所以人的反应速度就都一样,只是每个人处的环境不同而已。”但这个小组的组员经过思考后对这则资料提出了质疑,他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认为:经常玩电脑游戏的人,在游戏里的表现总是很出色。而且玩的频率越高,反应速度越快。于是他们提出探究的主题:“反应速度会不会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很显然,这两个小组在确定探究主题的时候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

提出问题之后,完成探究实验的第二步是“做出假设”。有一个小组提出了这样的探究主题:“尺子颜色对人的反应速度是否有影响?”在做出假设的过程中,我对他们强调不能随便确立一个假设,要假设一个命题就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学生观察生活中打乒乓球的现象而得到启发,认为绝大多数人喜欢使用橘红色的球,于是假设“鲜艳的颜色对人的反应有振奋作用”。如果没有对生活中各种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就不会有与事实近乎一致的假设。

比如有一个小组,探究的主题是“男生、女生谁反应速度更快?”这个主题比起前面罗列的几个似乎简单得多,但是小组成员在得出结论后的思考却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这个小组实验的结论是“男生比女生反应快”。对于这个结论,他们分析得头头是道。他们认为,青春期青少年的心脏、神经系统等功能增强,在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可能是女生反应更快一些,因为那个时候女生已经步入青春期,但是现在七年级的男生也进入发育阶段,女生相比男生而言,在发育的速度和程度上都有所不及,所以反应速度就比男生慢了。在最后,他们还补充道:这个结论仅仅是这个小组成员的情况,并不代表所有的男生都比女生反应速度快,不同地区、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男女生,反应速度总有些差异。七年级的学生能总结、分析得如此全面透彻,这与他们平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是分不开的。

以上是我关于如何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至于前面提到的“失败的教学”案例,我认为如果教师在一开始不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把鱼从桶里拿出来装进烧杯,而是把整个放生的过程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完成,也许不会出现本文开头时出现的尴尬局面。总之,只有“学”与“思”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因迷茫而显得无所适从。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课程导入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