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时间:2022-07-25 08:51:12

一、“将心比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我曾经自我感觉良好,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所谓的经验。可是,在一次师生交流中,我败下阵来:

我正在布置回家作业,其中有一项是课外阅读并摘录好词佳句,写下自己的感受,每周必做。

一孩子边抄边嘀咕:哦,又要做阅读摘录了。

语文老师我:(试图说服)这个作业挺有意义啊!既能提高阅读水平,又能增长课外知识,不好吗?

孩子:(不做声,表情上看,很有情绪,仍然表现出不想做。)

我:(有点生气)。你不想做就算了!老师不强迫你,不过这对你写作文、口头表达确实有帮助,你自己看着办吧。……

从上面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太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的话让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做好还是不做好,陷入尴尬的境地。过后,我浑身不自在,总觉得我和他之间少了一些和谐,多了一份隔阂。怎么办呢……

一次偶然的阅读,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教子经典:“做父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术”。我久久地驻足在这句话前,觉得教师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何尝不需要策略和艺术呢?只有蹲下来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听他慢慢说完,再进行“饱含情感”的沟通,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从而“润物细无声”地走入孩子的心灵。这就是“共情”。也有人把它形象地描述为“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能力”。

二、“共情倾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我开始尝试运用“共情”策略:一、先蹲下身来倾听孩子慢慢说,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情绪、情感,理解他的需要和要求,深入对方的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与人沟通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地听,“深深地听”,听出“深埋在他表面语言下面的新的呼唤”。专心倾听学生讲话的态度,是给予学生的最大赞美。学会观察和体会,把握学生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更好地理解他的意图。准确、恰当地表达对学生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和尊重。用“乒乓效应”回应学生,敏锐捕捉学生心之所系、情之所牵的主要表达内容,“让学生感觉到被理解”。努力把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多次实践证明,“共情”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和关怀的学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沟通的过程中,我以真诚、尊重、专注的态度倾听了学生的需求、情感,放下架子,用心聆听学生的倾诉,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关怀,愿意说出心里的真话,使我了解到学生内心的想法。我的倾听和理解,使甲某获得了老师的积极回应和适当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他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错误,也开始原谅老师的错误。这次师生间小小的“碰撞”,不仅使师生双方深刻反思,深受教育,而且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彼此互信、互重的良好关系。可见,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谅解与宽容,多给学生表达、表现的机会,才能使很多内心的矛盾迎刃而解。。

三、“注重细节”——共情中爱的艺术

1、“真爱”是共情沟通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超越言传的强有力的沟通手段。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活动中较好地产生共情,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因为共情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感应。教师必须用自己的心去探测、去体会、去领悟对学生的挚爱,使得教师有研究学生心灵问题的兴趣和耐心,有更多的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渠道和机会。

2、“敏感”是共情沟通的强化剂。要做到共情,教师首先得具备对学生需要的敏锐而准确的感觉,应增强自身对学生需要和情感的敏感度。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自知力来增强共情的敏感性。通过对学生情绪和情感的观察与体验,来提高对人情绪的敏感,增强对学生的共情。学会通过非语言的观察与了解,把非语言信息当作了解学生的重要线索,如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从学生的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嘴角的牵动,一次稍纵即逝的皱眉等,来把握和理解学生的需要与情感。

3、“善表达”是共情沟通的保证。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准确的共情,而且要善于把自己对学生心灵世界的领悟,选择每个学生所适宜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接收到。例如:(1)多去接纳少问为什么。(2)积极回应而不是事事认同。(3)有针对性地表达您的回应和态度。(4)老师反应不要过于强烈或冷淡。

最后向各位为人父母、为人师的大人们,推荐几段关于“共情”交流的箴言酌句:

“当孩子对自身作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她,而是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当麻烦发生时,我们要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的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讨厌被大人质问,特别是当他们怀疑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厌恶那些设圈套的问题,厌恶那些逼迫他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做出选择的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江苏】

上一篇:关注生活培养自主 下一篇:浅谈课堂中如何通过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