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2-07-25 07:14:58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随着CT、MRI和X线等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影像学的辅助检查已成为现代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础与临床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难度系数较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名词多,难以记忆。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开展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是笔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校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的开展情况,从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设计、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实验室建设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为后期医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实践;教学体会;医学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 R3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166-03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将断面标本及其影像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实体断面解剖及其相对应的断层影像表现相结合,完成实物向影像过渡的一门学科[1],是介于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使医学影像学迈入崭新的时期,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应临床需要而产生的,并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治疗的形态学基础,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开设此门课程是现代影像医学发展的需要,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2012年新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并于2013年开设了此门课程。为使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趋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笔者在借鉴国内文献其他医学院校已有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室建设等基础上[2-4],结合本校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分析如下。

1科学设计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7]。教学中应密切联系临床影像及相关前沿技术,密切结合现代临床影像的新进展新技术去组织和实施教学。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笔者邀请本校附属医院的影像科医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共同探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校院结合”模式,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断面解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临床影像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影像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易掌握扎实的人体断面和影像解剖学知识。

2精选教材

教材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8]。选用的教材应具有适用性、前瞻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应紧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以满足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级人才的要求。符合这些特点的教材有许多,均能满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采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的《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3版)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前瞻性、启发性等特点,并配套有教学光盘,内容除断面解剖以外,每个断面解剖图均配有相应的带有标注的CT或MRI图像对照,这样不仅便于多媒体教学使用,还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基础。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共有82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4学时。授课学期为第三学期。教学内容是在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基础上,重点介绍头、胸、腹、盆部与会阴、颈等各个部位的重要脏器结构在连续横断面、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在最佳显示断面中的典型特征,并将局部解剖相关知识融入断面解剖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此外,也注重断面解剖实物标本教学,通过对标本的仔观察细,将断面标本的平面结构特征与系统解剖、局部解剖脏器的立体形态结构、特征联系起来,建立“整体-断层-整体”的断面解剖思维;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要求学生比较同一断面下人体断面标本与活体CT、MRI图像的异同,进行标本与影像相对照,建立断面解剖向影像解剖转换的思维模式,完成从尸体向活体的过渡。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样化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也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在断面与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利用投影仪、电脑、电视等教学设施,将教学课件、教学录像、CT和MRI等影像图片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班上课,理论与实验并重,讲习结合;实施过程中,先简要回顾相关系统解剖、局部解剖知识要点,逐渐过渡到断面解剖结构,然后进一步学习并观察连续横断面、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上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讲授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助教学录像、实物标本与CT、MRI等影像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板图法、歌诀归纳法、解剖操作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和抽象的解剖结构变得生动起来,有利于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解剖向影像解剖过渡,并由影像解剖向影像诊断等临床应用过渡,达到相互促进、融会贯通、全面掌握断面解剖和影像解剖相关知识的目的。

5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室建设是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的基本硬件,是衡量“基地”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建设的水平也是课程建设评估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9]。我校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培训实验技术人员;制作或购买不同性别的连续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解剖标本、模型以及与断面解剖标本相对应的CT、MBI等影像图片,并有标注说明,便于学生的对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购买原卫生部的医学视听教材和不同性别的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和摄制教学录相片;购买数字人体软件并联网,以便开展多媒体软件实验教学。

断面解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断层影像学做好知识的沉淀,完善从实物向影像的转化过渡。在学习观察断面解剖标本时,要做到观其物,思其影,在阅读断层影像图片时,同样要做到观其影忆其物,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故观察断面解剖标本和阅读断层影像图片是断面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断面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而断面解剖学最终的学习效果也将客观地落实在形态识图上。因此必须强调加强断面解剖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做法是: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比为1∶1.5,利用局部解剖尸体标本、连续断面解剖标本和模型、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医学视听教材、投影仪、多媒体数码互动设备、幻灯机及配套的投影片、幻灯片、观片灯及CT、MRI影像图片等做为实践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从观察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标本开始,逐步掌握人体各层面的关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教师先行示教,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答疑。另外,笔者还制定实验室开放计划,提供与断面解剖学有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系统化的断面解剖瓶装标本、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和模型,以及临床正常的CT、MRI影像图片供学生开放性实验学习。在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观察、强调“眼见为实”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机会,如积极参与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操作,阅读CT、MRI影像图片,绘制断面解剖图等,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6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其侧重点在于不同断面上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辨认[10-12],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考核不能客观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提问、让学生徒手绘制断面简图外,每讲完一个章节,随机抽查部分学生辨认该章节的不同断面标本上主要结构;在学期中间,用事先准备好的人体断面解剖图片、CT或MRI影像图片进行小测试。测试时随机调出几张断面解剖或影像图片,让全体学生指出该图片上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配布关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例,结合临床影像,在学生当中分组开展无标准化答案阅片技能技巧讨论,培养学生的阅片兴趣,提高学生对断层影像的诊断能力。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教材和课件上的图与实物之间有一定差距,故课程结束后进行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技能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数量的断面实物标本、CT和MRI影像上辨认器官、结构等,其考核成绩单列,有学分,并作为一门独立实验课程纳入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期末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让学生笔答,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最后总评成绩计算是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这样教学考核方式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不断掌握断层基本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断面标本及影像图上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强化断面解剖学基本知识,促使其重视实践。

7问题与思考

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断面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磨损,影像学扫描时的和扫描平面的差异都会造成图谱、断面标本、CT和MRI影像图上各器官、结构存在形态结构及其位置的差异,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解剖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影像问题的能力,能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等有关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13-15],完成从实物到影像的过渡。我校的断面解剖学发展历史较短,实验室条件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迫切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不断创新和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使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更加完善,从而更加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力争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断面标本与影像图像相结合的原则。但该课程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会更加努力建设,从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它,使其能更好地服务我校广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徐文坚.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赵云,刘爱华,任华,等.影像解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651-653.

[3]黄秀峰.人体断面解剖学与临床结合科教新动向[J].右江医学,2004,32(6):614-615.

[4]邱明国,刘光久,李七渝,等.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194.

[5]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9(8):151-153.

[6]周山,黄文亮,杨勇政.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6):240-241.

[7]陈巧格.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43-744.

[8]汪华侨,徐杰,陈增保,等.提高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水平的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1,23(2):119-120.

[9]田永让,倪振贤,刘淑声,等.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加快断层解剖学课程建设[J].农垦医学,2001,23(3):193-195.

[10]黄俊,李艳伟,刘冬强,等.高职高专影像专业人体断层解剖学实践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215-216.

[11]潘学兵,林小珊,王桂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9):75,90.

[12]王德广,陈幽婷,刘志安,等.非影像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教学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4):57-58.

[13]卢慧,陆环,吴江东,等.影像本科方向班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1):59-60.

[14]易西南,罗刚.医学影像学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7,30(3):272,282.

[15]金昌洙,韩东日,金东虎.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01,7(2):190-191.

(收稿日期:2016-06-22 本文编辑:王红双)

上一篇:糖皮质激素与特布他林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 下一篇:安理申结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