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作用初探

时间:2022-07-25 01:58:57

博物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作用初探

社会教育是青少年行为指导的必要条件,是一项极具复杂和十分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各级各类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和寻求最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然而,在众多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中,博物馆当属社会教育中独特的优秀教材之一。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博物馆在我国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收藏和展示机构,博物馆满足着人们学习、欣赏、和娱乐的多种需求。自进入20世纪以来,她被赋予了教育职能,一直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我国是世界上青少年最多的国家,学生是我国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29岁青少年共有3.11亿人,占总人口的24.25%。因此,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辅助和延伸,在配合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及陶冶情操方面以其特殊的形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成为青少年教育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博物馆在当前的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呢,笔者将结合淮安市楚州区的具体情况拟从三方面做以下的探讨。

一、对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操和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可以受益于家长、学校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周围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博物馆、纪念馆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的爱国主义课堂。同时,由于青少年时期智力特点是处于感性认识早于理性认识的阶段,所以,博物馆、纪念馆特定的陈列环境和精彩的文物易于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楚州区的红色纪念地博物馆就可以有效地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去影响他们的情感变化,实施个性教育,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这里每年免费接待的学生团体达7万人次,通过参观、学习,越来越多的同学弄清了精神的深刻内涵,懂得了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值得世世代代人永远学习和继承的精神财富,“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使同学们更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加勤奋学习。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5年10月新安小学校长汪达之带领14名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旅行全国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与宣传,他们行程五万余里,在全国22个省市留下了闪光的足迹。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数字摸拟场景的再现,使同学们更加明白新旅精神是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从而激发他们以新安旅行团的小好汉们为榜样,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进步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志向,以自己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此外,还有关天培祠堂、抗倭英雄左宝贵墓、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祠等,以这些古代爱国将领为楷模,激励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塑造,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美好的社会公德观念及诚实正直、乐于助人、谦逊勇敢、开拓进取等良好个人品质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得益于博物馆教育。通过参观博物馆、陈列馆,使青少年受益非浅,从而有力地发挥了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优势互补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对青少年的文化基本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遗址博物馆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透过那些残坦断壁的古代建筑基础,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和一砖、一石、一瓦及每一件文物、遗迹,读出文物和遗址中含盖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价值,这是遗址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像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总督漕运公署博物馆相对于其它类型博物馆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有文物,而且拥有不可移动的饱含历史内涵的遗址。从漕运历史到今天的大运河,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记录了漕运总督署上百年的风雨历程,这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可以了解到地方史,更加对中国的水利运输史也有所认识。青莲岗文化遗址陈列馆位于楚州区宋集乡,是江淮流域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阶段。遗址中出土的每件文物都是一个历史信息,可以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起来。如坚硬的花岗石和石英石制成的石斧、石凿、石锛,翻土用的石犁,收割用的石镰,加工谷物用的石盘等石器工具,反映出原始方式的农业生产在青莲岗文化氏族部落整个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炭化后的籼稻粒,说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青莲岗文化氏族部落已将草木丛生的沼泽地带,开垦成水田,栽种水稻;还有猪的下颌骨、牛牙床、鹿角和骨刺鱼镖以及陶网坠,说明渔猎和采集经济,已作为人们谋取生活的一种补充手段;遗址中芦席上的“人”字形图案,说明当时青莲岗人的编织技术和审美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遗址清理出的大量陶器、陶片,说明当时的制陶业已相当发达,技术上已能使用轮制,还有陶制纺轮,说明了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使用纺轮来纺织的技术。

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认识馆藏文物,可以学到、看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扩大知识面,从文物的身上,可以看出文化的凝聚、历史的本真面貌。而要从文物这个文化的承载者身上发现历史的奥秘,就得借助读书,只有这样才可以解惑,才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通过认识文物,也可以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比如当解讲员介绍元代青花瓷在市场不菲的价格时,有兴趣的同学就会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元代青花瓷与明清时期又有什么区别,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有了青花瓷的制作,就样就会促进他们去寻找答案,多问为什么,读书兴趣自然大大增长。

让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并不是希望他们将来成为鉴赏家、收藏家,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希望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东西有一件情感,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对青少年继承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

博物馆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结晶的聚集地,透过历史遗存,发掘并传承民族文化的先进元素,提升社会大众的品味,是历史赋予的责无旁贷的重任。楚州历史文化陈列馆里展有25件明王镇墓葬出土字画,历史之久,保存之好,在我国考古发现中极为罕见,这些作品绝大多数为名家孤品,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有元末明初无名氏的《松屋读书图》,明夏昶的《竹图》,明何澄的《云山墨戏图》,明谢怀的《云山小景图》,明李在的《米氏云山图》《萱花图》等,其中《钟馗捉鬼图》、《霜林白虎图》曾代表我国赴美国参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纪念展;《萱花图》、《米氏云山图》曾赴日本参加著名画师雪舟逝世500周年纪念展。这些国画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瑰丽璀灿的一部分,欣赏国画艺术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极好的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最好手段,通过讲解员或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们可以欣赏和感悟国画艺术的内涵,从中体会人文意蕴,激发学生对书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多地获得书画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对书画的赏析,获得审美的能力,提高书画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楚州历史文化陈列馆还展有仿古代鼓楼晨钟暮鼓报时作用的铜壶刻漏,这是由四级漏壶组成的大型“时钟”,它不仅具有计时功能,同时兼有报时功能,曾为元、明、清三代的司时中心,这在没有钟表的年代,对朝廷处理政务、百姓生息劳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参观时,通过讲解员对铜壶刻漏的机械原理详细的解说,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我国古代计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不光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更证明了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传统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通过参观楚州历史文化陈列馆陈培养青少年从小就具有保护、传承祖国历史文化的强烈意识,形成对祖国传统历史文化关切负责的态度,从而树立热爱祖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价值观。

学生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连在艺术的海洋中,志趣日渐得以提高,在这自然造化与人类创造的宝库中,学生们获得的不只是历史的回忆,更多的是文化带给他们的思考。

淮安府衙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全国保存下来的两座府衙之一,其大堂体量最大。参观淮安府衙不光让青少年从中学到中国古代官署文化的知识,比如为什么把官署叫做衙门、衙门的设置、衙门房屋结构的格局,更重要的是,从官衙清廉文化中懂得清白做人的道理。

博物馆作为集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机构,是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对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博物馆不仅可以与学校课堂教育相辅相承、相得益彰,而且可以依靠自身参与社会活动辐射功能强的优势,从而发挥独特的作用,把青少年素质教育推进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水平上。

上一篇:当前形势下如何评价学生 下一篇: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