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立场出发的小学中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时间:2022-07-25 01:44:26

从学生立场出发的小学中年级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从事小学美术教学时,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怕自己画错,迟迟不敢动笔,等待着教师帮忙;拿着橡皮不撒手,擦了改,改了再擦,反反复复盯着一处画,重复着相同的“错误”;不动笔,学习兴趣淡如无,等等。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绘画学习上正值从图式期向写实萌芽期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已开始不满足于儿童画形式所赋予的无边畅想与快乐。随着他们生理的发育变化,对事物的观察角度与深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他们知识获取的不断累积,对事物观察与分析思考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当然对事物观察的持续力与定力也与日俱增。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对绘画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绘画的评价维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正因为他们刚刚开始步入写实绘画的萌芽期,所以往往会出现评价走在能力前面的现象。他们对于理解事物的结构方面较难准确把握,特别细致的细节较难表现,眼高手低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导致各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出现,久而久之对绘画学习的热衷也将消耗殆尽。

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分析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学习发展的需求,精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与方法,提供多种形式的精美范画,尝试不同的绘画材质与工具,给予学生一张张成功的作业与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将是较好保护三年级学生对写实绘画既强烈又脆弱的好奇心与兴趣,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这个写实过渡期的关键。

一、精选学习内容

新课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四大学习领域。学生学习的这些内容以创造性的课程居多,教学内容重情感与创造性教学,写生类的内容很少,加之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上重体验轻技法的教学,更显示出学生绘画技法的欠缺。技法的过度欠缺必然导致画面效果的缺失,以及学生在造型把握上的手段匮乏。三年级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自我评价在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于是,笔者在单元中充实了写实的课程,控制难度,从小入手、从简入手、从局部入手。如单朵花卉的照片摹写、单支树枝的表现、禽类标本的写生等,尽量避免几何体构造的物体。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与逻辑分析,细微的结构变化因其细小往往不会引起注意,只有静下心来观察才能发现。静态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观察习惯。学生从花瓣的叠加中找到层次描绘的顺序与规律,从单支树枝的描绘中发现树干的外形特点,从羽毛的观察与刻画中体会到线条变化的节奏。一张张精致的写生小品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正如卡尔・威特所说:“孩子能在绘画中学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质,也在绘画中耐心和自信。”

二、创新教学过程与方法

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发展需求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不仅是美术教师的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较为容易的掌握教学难点。

在三年级《我的家人》一课中,笔者从学生立场出发,对学情与教材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有三:一是人物结构的理解与把握要求过高,而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及能力范畴,过高的要求会导致他们画着画着又回到了图式期状态中去;二是色彩与线描的画面冲突,对于以线描形式表现人物写实来说涂色并非易事,弄不好会搞砸整幅画面,从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三是细节刻画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冲突,学生可能会出现反复刻画某个细节而忘了课堂作业的完整度,来不及完成作业练习的现象。

针对以上提到的三方面问题,笔者提出两条应对策略。一是将绘画内容简化,不画半身像与全身像。教学内容定为人物头像的照片描摹,短短35分钟,描绘的时间太少,与其寥寥草草不如小巧精致,让学生从完整精致的课堂作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颠覆顺序,从粗到精。人物画法教学,特别是写实类的教学,教师往往会注重比例、结构、动态,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范畴。教师觉得当然的东西,学生们可能会觉得很排斥,比如画画先构图,造型先整体后局部等。处于图式期向写实萌芽期过渡阶段的学生们往往还是习惯于从某一个局部开始绘画,他们认为构图轮廓稿是多余的,往往因小失大,构图忽大忽小,总体特征难以把握。

本课笔者从教学过程与方法入手,重点设计表现方法和作画步骤。尝试了用色块构图,先面后线的表现过程,先用粉笔对人物的脸、颈脖、衣服(肩胸)的先期涂色定位,再用炭精条和水笔刻画细节,使得从整体到局部的知识概念更浅显易懂,这是对先整体后局部绘画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实践,有效解决了学生对轮廓构图的反感与排斥。一幅幅精彩的“爸爸”画像,带给学生们的是无比的自豪。正如柯罗所说:“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我首先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征。”

三、提供多种形式的范画

“教师是不是都要在美术课上进行范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美术教师。有人认为要画,美术课的特性决定了美术教师不画范画就不算真正的教;有人认为不需要画,教师的范画往往使得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喜欢照着教师的画去画,省力许多,或者可能会剥夺学生主动思考与表现的机会。笔者认为美术课还是需要范画的,不光要有,而且一定要精彩,可以高出学生的作业要求,因为一张精彩的范画带给学生的将是美好的愿望与理想。“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示范画是美术课堂中的重要一环,它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美、欣赏美,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从而去创造美。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范画来直观地了解绘画的步骤和作画效果,并从中学习到绘画的技能技巧。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时常需要多种形式的范画并用。比如步骤范画,一节课能留给教师的范画时间并不多,因此笔者会把范画的过程根据教学需要拍摄成步骤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效果就比较好。但仍难一应俱全,如绘画教学难点的演示,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亲眼看到作画过程,才能真正领会,特别是针对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场挥笔明示方能令人满意,所以有时需要画上几套范画备用。

范画教学,集审美、直观、趣味、创造、实践性多种作用于一身。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范画”,并精于此道。

四、尝试不同的材质

美术发展至今,表现形式愈发多样,也从未离开过对材料和工具的探寻与研究。工具和材料的运用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变得越来越丰富与宽泛起来。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喜新求变、乐于探索,不仅对表现方法有求变的需求,对不同材质、工具的运用更是充满着好奇心。《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铅笔和橡皮,学生们可能早就已经厌倦了,剪剪贴贴、拓拓染染、刻刻印印都是他们期望的尝试。想让学生们始终学习情绪高涨,不仅要帮助他们完成一张好作品,更得让他们在完成好作品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材料、工具、形式的体验和技巧的把握无疑已成为激发、促进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在写生类作业练习中,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材质与工具,尝试多种表现形式,以克服写生练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单调乏味之感。比如用刮蜡纸来表现人物、用KT板做风景版画、在砂纸上画静物、用蛋壳贴静物画中的花瓶、用火柴棍表现风景画中的木质建筑、用拍印和喷绘表现画面的背景。学生们在新鲜好玩中时刻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激发自身的个性表达与创作欲望。正如塞尚所说:“应从习作中寻求快乐。”

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带领学生感受材料的特性,满足他们喜新求变、乐于探索的天性,带领他们认识材料、发现材料、运用材料和创造材料,体验不同种材质带来的新鲜感,用材料和工具去发挥他们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时刻保持住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那就是门学问了。师心不师古,在意不在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所学到的方法、所积累的经验,更不要去模仿,而是要学会理解教育的本源,不断改良、勇于创新。

上一篇:寄云科技 以PaaS 做SaaS 大有可为 下一篇:无形资产降低了年度盈余的持续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