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富起来的差异

时间:2022-07-25 07:38:26

美国、中国富起来的差异

薛涌:著名旅美学者

不久前,美联储的第二号人物康纳德·科恩副主席宣布退休了。此事在金融界颇有些震动。康纳德·科恩在1970年研究生毕业进储时,现任联储主席伯南克还是个高中生。前任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如今已是“大佬”了。但格老当年也公开承认,康纳德·科恩是他在联储的第一个老师。康纳德·科恩目睹联储四十年的沧桑,可谓老马识途,被称为是联储的“机构记忆”。伯南克在金融风波中,也事事求助于他。可见他是掌控世界金融系统的“财神”。

关于他的另一则佳话,就是他骑自行车上班。《纽约时报》在报道他退休的消息时登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传统的头像,一张则是他在联储专有的停车位:两辆轿车之间宽敞的车位上,摆放着一辆孤伶伶的自行车。

康纳德·科恩是位低调人士,不作秀、不声张。他坚持从郊区骑车上班,究竟是为了环保,还是为了锻炼?大家不得而知。因为他从来不以此说事,媒体除了拍张照片外,实在也找不到采访的线索。

不过,仅他骑车上班本身,就让国际金融界吃惊不小。要知道,金融界的工作压力不仅大,而且穿着十分讲究。几年前有位朋友研究生毕业到华尔街大银行上班,天天西装革履不说,干某行系什么领带都有一定传统,不能错乱,每天衬衣要换洗。他抱怨说,一个月的干洗费就几十块钱。过去有报道说一些CEO骑车上班,并号召员工也这么作。但困难在于,企业界一向衣装整然。骑车上班,刚到办公室就已经一身臭汗。有些人需要淋浴更衣才能工作,等骑车回家后又要进淋浴冲一通才行,实在非常麻烦。况且有几家公司有这么方便的设施呢?

康纳德·科恩如何做,我们不得而知。从报道上看,他总是把两条西装裤角绑紧,以防被车挂住。看来,他大概不走便装骑车然后在沐浴更衣的程序。一身臭汗如何处理?这些对圈外人来说也实在是个迷。抛开这些细节,他日常骑车进入世界金融的神经中枢,似乎也没有保镖。这一奇闻异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自行车复兴”。骑车的人多了,不仅有助于“减排”、缓解了交通压力,而且能够增进人们的健康。在美国这个骑车很不方便的地方,自行车也渐有大兴之势。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车轮上的王国”,开车上班乃生活之必需,骑车则主要作锻炼休闲之用,公路上很少见。另外,公路上自行车少,开车人也不会意识到自行车的存在,你要反潮流骑车的话,反而非常危险。我在九十年代中期在美国街头骑车,竟还有开车人向我吆喝,大概觉得我行为异常吧。可是,这几年,眼瞧着骑车的人越来越多。在我所居住的波士顿地区,公路上纷纷划出专门的自行车道。西装革履、裤脚绑紧、顶着个头盔的骑车怪物,也见怪不怪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中国,我国本是个自行车王国,很适合骑车,但我们似乎一直追求的都是越大越好的汽车。

人类学家早就说过,精英的生活习性经常被全社会不自觉地模仿。康纳德·科恩这样的人多了,人们哪怕多麻烦也要骑车秀一秀。在中国,精英阶层缺乏发达国家精英阶层的文化品味和社会责任,骑车只能被看作是贫困的标记,哪里会以此来炫耀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更何况,在这么一个媚富时代,大多数人的价值观都追逐开车,摈弃骑车,城市交通的设计就越来越欺负骑车人。

其实,不论是开车,还是骑车,都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为何美国出现“自行车复兴”,而中国不可能?在一个社会,是否有足够从容自由的心态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表露自己的时尚理念,而不被社会价值观和交通设计所左右甚至歧视,才是一个“富起来”的社会真正在文化上成熟的标志。

上一篇:以生为本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毕业后我做了掏粪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