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24 10:49:54

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活跃,全球跨国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国企改革不断深化,跨国公司的介入,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备受各界关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看待跨国并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外资并购行为,有效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跨国并购 国家经济安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益活跃,从19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纵观跨国并购发展史,全球跨国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国企改革不断深化,跨国公司的介入,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备受各界关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看待跨国并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外资并购行为,有效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概念界定

(一)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形式,指一国企业(收购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购买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全部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跨国并购是企业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并购后,目标企业的法人资格未必会撤销,但必然会被并购企业全盘控制。

(二)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强调一国整体上的经济安全,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维护经济,承受内外风险及抵御内外冲击和威胁,同时保证本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本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经济安全的内容主要涉及产业、市场、宏观经济整体等方面。其中,国内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内容。

跨国并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正面效应

1.注入生产资金,加速企业发展。资本欠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的引入补充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并购投资盘活了我国的资本存量,使国内企业迅速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力,不断推动我国资本的优化配置。同时,我国引入国外资金持续增加,引发行业相关投资持续增长并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2.加速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它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并购进入我国之前,国内竞争环境相对稳定,技术水平发展较平稳,技术创新在维持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展开,缺乏动力,发展较慢。而并购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应用到企业,使企业焕然一新,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得到提高,经济效益也大幅提升。实践证明,技术进步与生产利润提高成正比。加快技术革新就减少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使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3.推动企业改制重组。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深层问题逐步显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摆脱了短缺,但是马上就进入了相对经济过剩局面,生产设备闲置、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大量积压、企业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这就决定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相对较低,企业优化结构、改制重组成为必然趋势。而外资企业的并购为我国企业改制重组提供了有利条件。跨国公司往往资本雄厚,而我国有吸引外资的广阔市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带来了可供我国企业改制重组的资金,能加快产业重组的进程。

(二)负面效应

1.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威胁国家产业安全。跨国公司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而控制市场是获得最大利润的最有效、最直接途径。龙头企业是国家战略利益的主体,其发展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为争夺垄断地位,迅速占领市场,跨国公司并购主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近几年,跨国公司对龙头企业进行大肆并购,凭借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迅速占领某一领域市场,造成对其他同行业企业的挤压。外资获得垄断地位后,进而操控市场,使本国同行企业退出竞争,从而完全控制这一行业,制约国内产业发展。跨国公司对龙头企业的并购,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国家经济的控制,进而威胁国家产业安全。

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国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我国经济体制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持有者,由于受政府保护,国有企业大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在并购龙头企业的同时也得到了国有资产。相当一部分未实行股份制的国有企业,其国有资产未经统一的价值评估,而是按照账面价值并购。即使已经改制的国有企业,其资产并购价值也可能由政策决定,一旦并购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国有资产就有可能按照低价值资产并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地方政府操作原因。十六大以后,我国实行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赋予地方政府国有资产处置权。部分地方政府为搞活经济、解决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出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削弱民族知名品牌。外商投资我国企业就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然而并购后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在这个大市场内崭露头角是每个跨国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打开国内市场,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形式,低价收购国内企业的股权,而后降低对其的投资,压缩生产量,使国有品牌销售逐渐走入低谷。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控制销售环节和市场来削弱民族品牌。通过对销售环节的控制,使国产品牌的销售环境欠佳,出现无货可供的现象;长时间对市场的控制,使老百姓淡忘民族品牌,接受“洋品牌”。

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跨国并购规范发展策略

(一)准确把握形势,加强跨国并购的研究指导

研究我国跨国并购的和谐发展之路,首先,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十七大指出:我国当前国情呈现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等特点。只有准确把握国情,正确看待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制定我国跨国并购的发展之路,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准确把握形势。从跨国并购发展的几个时期看,其发展总是与其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形势有着密切关系。例如:一战、二战期间,跨国并购就呈现下滑趋势,原因在于战争期间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这是经济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对跨国并购也有影响,如:两国的政治关系紧张,则两国的跨国并购案少,甚至根本没有。

因此,研究跨国并购必须准确把握形势,既要深入研究当前世界经济大的发展趋势,又要了解跨国公司所属国与我国的关系往来,更要掌握跨国公司的实力背景、并购目的。只有全方位的把握形势,正确认识形势,才能在跨国并购的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确保跨国并购有法可依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跨国并购的安全保证。新时期,我国的跨国并购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一种法律为核心,多种法律相支持的法律体系。一个核心法律即是《反垄断法》,多种法律即是相关辅助规定。《反垄断法》规定了我国跨国并购的发展方向,其相关规定要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社会政治理念的变化而调整,始终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辅助法律就是对跨国并购具体行为的详细规定。辅助法律要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内容要全面,必须涉及并购的方方面面。辅助法律也要随着核心法律的调整而调整。法律体系确立后,一切经济行为必须严格按照体系的规定执行,坚决维护法律体系的严肃性。

(三)严格跨国并购审批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跨国并购审批制应该包含论证、审批、监督、报告全方位的职能。通过对跨国公司的实力、背景、并购意图及发展趋势进行仔细论证,按照国家确定的并购评估标准对并购公司进行综合评估,并将情况通报国内企业,征求其并购意见。然后在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三方会议的形式确定或放弃并购,并进行登记。审批时,三方必须达成一致协议,如对我国企业的利益保护问题,外资经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以及外资在华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等等。

这样,既维护了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消除了外资的顾虑,也对本国企业、国家经济安全进行了有效保护。并购后,审批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并购进行复审,包括并购企业经营状况,目标是否实现,是否构成垄断等,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

(四)注重并购后的整合,实现整合目标

企业并购并不是简单的企业合并、拆分,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合并、融合、发展过程。整合工作涉及面广,又因并购公司的特点不同各具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整合、管理整合、资产整合以及文化整合。

组织整合就是根据并购协议,调整行政部门及运作机制。管理整合就是管理制度的整合。并购后不能再沿用一家企业的管理制度,应充分吸收两家管理制度的优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资产整合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整合。文化整合在跨国并购活动中尤为重要。由于跨国并购双方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跨国并购双方的组织成员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传统。此外,企业长期经营运作形成的商业习惯也是文化整合的重点。实践证明,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的粘合剂、剂,使企业的运作更加顺畅,是企业实现1+1>2的关键,也是并购双赢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成丽.全球企业大并购下的我国企业并购.国际经贸探索,2001

2.吉尔伯特•菲特,里斯.美国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3.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赵伟.干预市场,当达市场经济政府主要经济政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国家社科规划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专著)打印稿,上篇第二章,第三章

5.温巧夫,李敏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5)

6.佟全福.第五次浪潮.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7.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01-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2007

8.尚敏.美国的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制度简介.中国证监会《政研简报》,第9期(总158期)

9.史忠良.产业经济学(第2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0.张世贤.中国引资发展战略[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1.高庆年.加入世贸与外资并购:机遇、挑战与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3(1)

12.王志乐.2001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3.陈峥嵘,黄正红.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政策规定和目标对象[J].中国经济信息,2001(24)

14.江涌.外资并购争论热下的冷思考[N].中国经营报,2006,9

作者简介:

任俊颖(1981-),女,河南信阳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助教。

上一篇:基于机会贸易和常态贸易论贸易创新形式及途径 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途径选择及发展中国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