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24 05:18:31

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对传统病历质控方法及实行电子病历以来质控方法的效果分析。结果:2011年实行电子病历以来出院病历的质控结果,明显好于2010年的病历质控结果。结论:信息化的开展实现了电子病历的全面自动监控功能和人员质控相结合,使病历质量大大提高,是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方法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病历以传送速度快、共享性好、存储方便、长期管理使用成本较低等显著优点,为医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保证住院电子病历的质量,对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住院病历质量管理方法

传统住院病历的质量管理方法:传统住院病历的质量控制方法:①主要是对终末病历进行质量检查,但患者均已出院,只能对病历质量进行考核、评分、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起一个指导作用。②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做不到每份病历均进行检查,覆盖面小,发现问题几率小,浪费很多的人力,且很难做到跟踪检查,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性差。

住院电子病历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①全面病历内容的质量监控及时限监控:依据《山东省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制定全面病历质量监测内容,质控系统能够对运行和终末病历分别进行监控,如:入院记录监测:主诉不超过20个字;病历缺项检测;医嘱明细监测:死亡医嘱前必须有病危医嘱;病程记录监测:输血液制品、会诊、转科当天要有病程记录;手术申请、手术记录及会诊记录监控;体温单和护理记录等全部信息监测。病历时限监控主要针对病历的完成时限进行把关控制,病历完成时间的时限监控,是病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针对待填写、待签字的病历,根据事先定义的规则系统自动提醒,如“病重患者至少每2天1次病程记录”、“病危患者至少每天1次病程记录”、“48小时内有主治以上查房;1周(168小时)内至少有1次副主任以上查房”等等。主要针对运行病历进行监测,要求并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按时完成规定时限内的内容,避免超时限的质量问题。②对电子病历进行自动评分分级其方法是:从患者入院后开始,自动、实时、动态、连续评分分级,医师每次签名时触发系统对该病历进行一次规则监测,系统自动给出当前的得分值,并列出缺陷项目及扣分值,及时向住院医师及质控人员提示反馈信息。③手术过程监控:手术为医疗活动中易发医疗纠纷的环节,故手术过程监控尤为重要,通过手术过程监控及病历与医嘱联合监控保障手术安全。监测规则如:“中等以上手术要有术前讨论(术前72小时完成)”、“术后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并且手术通知单上的术者要与术后记录术者一致”、“有手术通知单者首页背面要填手术名称术前常规检查项目”等等,系统的监测结果描述在列表之中,缺陷得到及时提醒和纠正。④缺陷自动提示:书写电子病历时,对一些重要关键字及关键内容,设置为必须有的,缺少时会自动提示,如书写外伤患者主诉时,把疼痛设为关键字,当主诉缺少疼痛关键字时,则病历不能被保存,提示医生完善病历。肺炎患者如果没有胸片时系统同样会提示报警,要求医生给患者做胸片检查。⑤院感质量控制: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医生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直接上报。院感科可以通过程序自动搜索疑似院感病历,及时与科室沟通进行早期干预,由回顾性监测,变成前瞻性监测,有事后管理,变成事前干预。信息采集由系统自动完成,减少差错。加强了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医师在下抗菌药物使用医嘱时,系统会及时提醒是预防性用药或治疗性用药,治疗性用药要求有微生物检查结果,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监测系统具有快速、稳定、安全、高效、依从性好的特性,丰富了医院感染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系统的使用对全院患者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分析,重点部门重点管理,将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从亡羊补牢转变为防范于未然,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使院感管理更加科学有效。⑥医疗过程监控分析:医疗过程监控根据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行为进行监控统计,根据事先定义的规则可以看到每份病历的超出定义规则的警告描述,并形成饼状图直观看到科室及医生在医疗行为中的数据分析图。⑦进行院级、科室、医生三级监控管理:医院领导、质控部门、科室主任或质控医师根据质控权限,动态审查正在书写的电子病历和已完成的电子病历,对疑难危重及重大手术病历进行跟踪检查。质控部门定期下科室进行现场检查,对病历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进行抽考,及时发现并制止虚构病历行为,以确保病历最基本的质量[2]。

上一篇: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博利... 下一篇:生殖道常规准备方法用于绝经后困难取器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