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35例诊疗经验

时间:2022-09-16 11:47:48

迷路瘘管,又称局限性迷路炎或迷路周围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是由胆脂瘤侵犯迷路骨质引起。2005年1月~2009年8月收治慢性中耳炎患者456例,其中并发迷路瘘管35例(35耳),均通过Ⅰ期手术修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临床诊断特点及术中处理原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5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中发现迷路瘘管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4~69岁,平均41岁;病程1~35年。35例患者均有耳流脓史,27例(77.1%)有眩晕史,25例(71.4%)有耳鸣史。听力测试4例(11.4%)为传导性聋,29例(82.9%)为不同程度混合性聋,2例(5.7%)为全聋。20例(57.1%)行颞骨螺旋CT扫描时发现瘘管。17例(48.6%)瘘管试验阳性。2例伴周围性面瘫。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彻底清除中耳乳突病变组织后,再对瘘管表面及周围的胆脂瘤上皮和肉芽组织仔细清除,用磨光钻削除瘘管周围脱钙炎性骨质。根据瘘管部位、瘘管口大小及深浅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法:①对于直径2mm的迷路瘘管,用耳廓软骨和颞肌筋膜覆盖封闭瘘口。最后根据病变情况行鼓室成形术,外压含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碘仿纱条填塞术腔。术后伤口隔日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7天,地塞米松3~5天。术后10天抽出碘仿纱条。

结 果

术中所见及瘘管修复结果:术中发现35例(35耳)迷路瘘管,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31例,骨疡型中耳炎4例。32例为水平半规管瘘,2例为上半规管瘘,1例同时存在水平半规管瘘和上半规管瘘。6例面神经水平段骨管破坏,其中2例破坏严重者面神经水平段不同程度受损。所有患者均Ⅰ期修补成功。

术后症状:35例患者术后40~60天均干耳。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经抗生素、激素应用后眩晕消失时间为4~15天,平均9天。随诊0.25~2.50年(平均2年)未见复发。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术后面瘫逐渐恢复。6例术后听力无变化(其中2例术前为全聋),29例术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2例语频气导听力提高>15dB。

讨 论

本组资料发病率为7.68%(35/456)。迷路瘘管常位于外半规管,其次是上半规管、后半规管、鼓岬、卵圆窗、耳蜗甚至内耳道,本组32例(91.4%)为水平半规管瘘,2例(5.7%)为上半规管瘘,1例(2.9%)两者同时存在。由于面神经管与外半规管解剖上毗邻,故二者常同时受累。本组32例外半规管瘘中,6例同时出现面神经水平段骨管破坏,2例破坏严重者术前出现周围性面瘫。本组患者术前82.9%(29/35)有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其中5.7%(2/35)骨导消失,提示迷路瘘管患者内耳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迷路瘘管术前诊断比较困难。以往常用瘘管试验,由于瘘管试验受瘘管口大小、部位、病变程度、检查方法及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影响,实际诊断率并不高,有文献报道瘘管试验阳性率为24%~72%[1],而本组瘘管试验阳性率为45.7%(16/35)。因此瘘管试验阴性者并不能排除迷路瘘管存在的可能性;关于CT阳性率的报道差别较大,与CT的分辨率和层厚有关。近几年高分辨率CT(HRCT)的阳性率在93%~97%,假阳性率不超过5%[2]。笔者认为,对怀疑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同时做冠状位和水平位HRCT扫描,可提高迷路瘘管的术前诊断率。有研究发现,眩晕在迷路瘘管中发生率为65%~90%[3],本组发生率为68.6%(24/35),其余则无前庭症状,这说明前庭症状对瘘管诊断只具有参考价值。故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中处理病灶时均要考虑可能出现迷路瘘管,术中探查是诊断迷路瘘管的可靠方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手术方法的选择仍有争议,主要在:①选择完壁式技术或开放式技术;②是否祛除瘘管局部胆脂瘤基质及Ⅰ期手术或Ⅱ期手术。笔者认为开放式技术较为可靠,尤其是一部分患者的胆脂瘤已破坏外耳道后壁或术前听力已极差,完壁式技术已无必要[4]。对于瘘管区域的处理,应根据瘘管口大小、部位、深浅以及术者的经验而定。本组35例均采用开放式手术且Ⅰ期清除胆脂瘤基质修补瘘管,效果良好。对于瘘管周围病变的处理,笔者认为术前明确诊断或怀疑有瘘管者,术中均将可疑瘘口处病变保留至手术最后,尽量减少对瘘管的刺激,处理瘘管病变时,应使用小麦粒钳夹持小棉球,把上皮和肉芽组织从瘘管表面小心清除,避免使用小剥离子和小刮匙,以免损伤骨内膜,如不能完全清除病变,需用微型电钻清除瘘口周围病变。如果出现外淋巴瘘时,及时用盐水明胶海绵覆盖,不要用吸引器管吸引,以免引起或加重内耳损伤。清除病变后迅速用备用筋膜覆盖瘘口,对病变组织与膜迷路粘连者,更应仔细剥离,严禁撕拉。本组患者均行Ⅰ期清除胆脂瘤基质,根据病情同时行鼓室成形术,效果良好,术后均达到了保留甚至提高听力的目的,我们认为可行Ⅰ期手术祛除瘘管局部胆脂瘤基质,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操作致聋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所述,迷路瘘管的术前诊断应综合前庭症状、瘘管试验及影像学HRCT检查结果进行判断,但确诊迷路瘘管最可靠的方法还是手术探查。中耳乳突手术中应高度重视迷路瘘管存在的可能性,清除瘘口胆脂瘤基质应在手术最后阶段进行。对于瘘管区域病变的处理,应根据瘘管口的大小、部位、深浅以及术者的经验而定。

参考文献

1 毛明荣,鲍学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19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2):106-107.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切除42例

上一篇:妇产科护理管理探讨方面 下一篇:消旋卡多曲颗粒在婴幼儿腹泻病治疗中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