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普国际银行评级方法的反思

时间:2022-07-24 03:52:35

对标普国际银行评级方法的反思

穆迪,惠誉,标普三家评级机构由来己久,对于银行评级也有各自例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值得大公研究和学习的。但是,三大评级机构银行评级的方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失误,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认识,避免在大公的评级方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本文将简单介绍标普银行评级方法,并对其中值得大公学习和借鉴,以及出现的问题和令人反思的地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标普国际银行评级的组织架构

标普银行评级办法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是单一信用评级(stand-alone credit profileSACP);其次,要考虑支持平台的因素(supportframework);最后,结合单一信用评级和支持平台,产生潜在的独立主体评级。根据银行在同行业的信誉度分析,标普会在潜在独立主体评级上增加或减少一个小级别来反应(relative creditworthiness ofbank in its peer group)。

在第一个步骤中的单一信用评级主要基于6个要素,前两个是分析外部环境,包括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后四个是分析银行自身风险,包括分析银行的商业状况,资本和收益指标,风险状况,和流动性。经济风险和行业风险是对银行信用的宏观分析;而商业状况,资本和收益,风险状况,和流动性代表了微观分析的范畴。银行外部支持考虑银行和总部,与政府的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能给银行的信誉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如果银行有可能受到来自总部和政府的援助,标普会上调单一信用评级,得出潜在评级。实际上,银行通常会得到总部,或者政府其中一个的帮助。如果银行是子公司,那么银行的信誉通常在于分析总部或者政府支持的力度,但两种支持的效果不会叠加。

二、标普国际银行评级标准的值得借鉴之处

标普银行评级标准,运用多年,在2010年通过市场反馈并进行了一定地修改。在我看来,标普银行评级标准主要有两点是值得大公借鉴的。首先,标普的银行评级的结构是完整的。上文已经讲过,标普首先考虑的是银行的单一信用评级,包括外部因素和银行自身分析。然后是支持平台的判定,标普考虑银行的大股东,以及本国政府给予银行的支持因素。最后是根据银行在同行业的信誉度分析,在潜在独立主体评级上增加或减少一个小级别来完成最后的评级。这样的结构考虑到了银行的内在和外部因素,也把银行在同行业中的信誉度考虑其中,是非常完整并由说服力的。

另外,与其它评级机构相比,标普评级标准中考虑的子因素是非常多的。在资本和收益分析中,资本和收益质量的子指标就有以下几种:

普通股在普通股、混合工具和优先股中占70%以下;法律,税收和监管制度限制了资本流动消化损失的能力;分红比例和计划中的股票回购限制了资本质量;激进的股东增加了控制权,银行在市场或联合政府发行的混合工具和优先股至少占总资产的10%,但不能算入标普修改总资产;激进的股东掌握了控制权,将资本维持在一个比较弱的水平;政府出资占银行总资产一定的比例,在未来可能要求偿还;绝对总资产低于1亿美元,这对银行能否经得起重大事件的打击提出了质疑;银行持股公司有双倍杠杆(double leverage);收入依赖于再证券和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收益,造成风险加权核心收益的低水平和收入的波动性增强;超过75%的收入来自于相对狭窄的商业渠道,特别是当净利息收入和各种收费和佣金少于总收入60%的时候;拨备覆盖率不足;银行有其他的重大损失,但是银行财务报表并未披露。

可以说标普对于单个因素考察的范围是十分细致,全面的,这些指标的选取也为大公在制定银行评级标准中提供了一个参照。但是,标普的银行评级标准也并不是完美的,其中也存在很多瑕疵,包括非权重模式的选用,定性标准的选取以及使用标普创立的指数等等,在下文中将提及。

三、对标普银行评级标准的反思

标普银行评级标准具有结构完善,对单个因素考察的范围全面的优点,这确实值得大公借鉴和学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标普评级的不足之处,纵观整套评级方法,标普的银行评级的指标选取过于定性,而且大量使用标普自创的指数来衡量很多指标,以及标普与其他机构有所不同的非权重模式,都让人不禁质疑标普银行评级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1 指标选取过于定性化

标普在对银行评级时,选取的指标还是比较多的,但可惜的是选取的指标多是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极少。唯一较为定量的是衡量资本指标是选取的RAC(风险修改资本)比率,标普判定资本水平的一个因素。

然而,在标普的评级方法中,大多数指标都是非常主观以及定性的。例如在分析银行的融资能力中,如果一家银行具有以下几种特征,则标普认为这家银行比一般银行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

银行相比于同业平均水平,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市场上有更少的短期借贷;银行融资渠道更为广泛;银行的稳定存款来源占据大多数;银行在未来12个月的在融资需求,无论是绝对数额或占总资产的比例,都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相反,如果一家银行具有以下几种特征,标普认为这家银行的融资能力比一般银行要差。

银行相比于同业平均水平,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市场上有更多的短期借贷;银行融资渠道更为狭窄;银行的不稳定存款来源占据大多数;银行在未来12个月的在融资需求,无论是绝对数额或占总资产的比例,都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银行被限制,或无法得到中央银行的融资。

以上这些都是定性指标,标普是如何判定这些定性指标并得出最后评级的令人生疑。比如其中一条是在国内或是国际市场上有更少的短期借贷,如何来衡量更少?又例如,银行的稳定存款来源占据大多数,标普是否有统一的标准来说明什么情况是大多数,什么情况下是少数?这些都没有明确的答案,造成在评级过程中分析师们主观的成分太大,这对最后的评级结果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另外,评级结果的划分也是过于定性的。例如在行业风险描述中,行业风险评级主要看的是银行业的结构性特征:银行监管的质量和有效性,政府管理金融机构混乱的记录,竞争力表现,金融产品和非银行机构的表现。评级结果划分为六个层次,非常高,高,中等,适当,低,极低。并无数量化的方式来判定三个子指标到底应该归类于哪个级别。标普只是给出了23个国家的行业风险结果,但是中间的过程并未在评级方法中体现。

上一篇:双语词典研究的描写主义视角 下一篇:试论我国现代编码型语文词典的编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