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培育海洋意识与教育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2-07-24 11:42:28

我国大学培育海洋意识与教育的路径探析

摘要:我国大学学科体系的设定,存在重理论与技能、轻意识与德行的培养偏差问题,这在分支体系海洋学科建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关于加强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及探究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模型探析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培育与弘扬我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 新媒体时代我国大学出版发展路径探析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路径探析 对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思考 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 浅谈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论我国大学生的休闲教育 浅析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 关于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大学教育与公民社会的构建 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简要回顾与发展趋势 浅议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对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2011年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调查现状与特点[J].海洋世界,2012,(1):22-25.

[7]国民海洋意识调查[N].中国海洋报,2012-6-8(A3).

[8]孙志辉.提高海洋意识繁荣海洋文化[J].求是,2008,(8):54.

[9]郑明.中国国民海洋意识薄弱 加强海洋教育迫不及待[N].环球时报,2006-10-1(11).

[10]崔爱林,赵清华.澳大利亚的海洋教育及其启示[J].河北学刊,2008,(2):215-217.

[11]杨国桢.关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思考[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2):1-7.

[12]韩兴勇,郭飞.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7,(6):84-87.

作者简介:高法成(1976-),男,汉族,山东聊城人,博士,社会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人口与文化、社会工作、经济社会学,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周娟(197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社会人类学,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上一篇:《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宁夏高职教育困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