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进入“清盘”时间

时间:2022-07-24 09:37:55

基金进入“清盘”时间

基金清盘这个曾经让公募业“不敢触碰”的议题,如今已逐渐为市场所正视。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过去一年,市场经历了暴跌1.0、2.0、3.0,大量公募和私募基金扛不住跌势汹汹,选择清盘。

上千只私募逼近清盘线

基金清盘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不管你同不同意,基金公司单方宣告基金“散伙”。通常,清盘的基金业绩差。比如刚刚被清盘的华夏基金公司的2只基金――成立2年以来,全部跑输大盘!一只亏损22.97%,另一只2年收益率仅0.06%(存银行都超过它)。不过也有例外,在2014年汇添富基金就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终止了汇添富理财28天基金终止合同事宜进行表决。而清盘的理由竟然是:基金经理太忙,管不过来!

这位神奇的基金经理叫曾刚,最多时曾管理10只基金产品,被称为“最牛基金经理”。

这只悲催的基金1亿多元,规模太小,收益一般,基民也看不上眼。所以在没有触及清盘线的情况下,这只可怜的基金还是就这样被扫地出门了。

一年前,也就是2015年6月初,上证指数冲上5000点,牛市灿烂,然后高位崩塌、一泻千里。一年过去了,大盘在2800点附近徘徊。其间,私募基金损失惨重。数据统计显示,这一年,有2569只私募基金选择清盘。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有1500多只普通股票型私募产品净值跌破或临近清盘线,苦苦挣扎在清盘边缘。

好买基金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至今年5月28日,共有2569只私募产品清盘。从清盘的时间来看,集中爆发在去年9月至今年1月,这5个月的清盘产品数量分别为329只、317只、315只、419只、303只,今年2月以后私募产品清盘数量明显减少,每月清盘产品数量降到100只左右。

一位券商渠道人士表示,其实暴露出来的清盘私募产品数量仅为冰山一角。去年以来每一波大跌都有一批私募爆仓,渠道也面临巨大的清盘压力。据他所知,真正的清盘规模远超公开的数据。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有段时间他去找券商发产品,对方表示,清盘的私募产品太多,无暇顾及发新产品。

已经清盘的私募产品可以“一了百了”,但仍有1500多只私募产品挣扎在清盘线边缘。数据显示,仅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的普通股票型私募基金产品中,过去一年来已有1533只单位净值跌破0.8元,其中607只跌破0.7元(剔除净值日期在2015年6月股灾以前的)。通常阳光私募基金将清盘止损线设置在0.7~0.8元,这就意味着有1500多只股票私募产品处境危险。

好买基金数据显示,这些产品中有129只单位净值小于0.5元,甚至有几只产品单位净值不足0.1元,成立以来跌幅达到92.68%,单位净值仅为0.0732元,一些知名私募也遭遇滑铁卢。统计发现,这些私募产品多成立于去年牛市的高峰时期4~6月,总数有880多只。一年以来,市场经历几轮大跌,这些跌破清盘线的产品不敢加仓博反弹,低仓位运行,净值曲线在低位徘徊不前。此外,有581只产品净值停留在去年,可能是净值表现太难看,不再对外公布,也不排除产品早已清盘。

公募基金清盘日趋常态化

自2014年9月首只公募基金清盘以来,截至5月25日,全市场中共有44只基金陆续清盘。而2016年以来,清盘及拟清盘的基金已达9只,基金清盘的节奏明显加快。

根据基金运作管理办法,非发起式的开放式基金如果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需要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清盘或者转换。从数据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基金规模偏小或许是清盘基金的主要原因之一。

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44只清盘产品中,规模不足5000万的达到了35只,其他产品的规模也都在2亿元以下。

“原先大家都担心基金清盘会对公司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不过自从行业内有公司开了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倾向于结束内耗,通过清盘‘甩掉包袱’。”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坦陈。

从产品类型看,2014年-2015年清盘的35只产品以债券型、货币型和短期理财基金为主,2016年以来清盘产品已经逐步从固定收益类产品向权益类产品蔓延。在2016年已清盘和拟清盘的9只产品中,权益类产品达到8只,以ETF和分级基金为主。

对此,好买基金认为,在股市低迷和基金销售艰难的双重压力下,ETF和分级基金作为投资一揽子股票的基金产品,在牛市中给投资者带来了更便利的投资渠道,然而在熊市环境下,由于此类产品没有择时和选股的配置,净值随市场大幅下挫,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规模和成交量锐减也是意料之中。

“清盘更深层的意义是基金行业正常的优胜劣汰、新陈代谢,中国的基金行业还很年轻,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各种尝试,有些尝试自然需要在实践中被优化修正。”沪上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

基金投资者张先生持有4只基金,其中两只规模都不大,有“清盘”的可能。他很担心:万一所持的小基金真的被清盘,自己怎么办?经济上会不会有损失?一位基金经理告诉他:公募基金即使清盘,也会按最后一天的净值把钱退给投资者,相当于强制赎回的概念。因此,不用担心钱“飞”了。

清盘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全市场近3000只公募基金产品中,真正踏出清盘这“最后一步”的仅44只,占比不到2%。尽管基金清盘已不再是“不能触碰”的话题,但不得不承认,行业离建立健全“畅通”的产品退出机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美国市场,每一年合并、清盘的基金,几乎可以与新成立的基金等量齐观。

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新成立共同基金580只,同年合并的基金有292只,清盘的基金则达到194只。2013年的数据则显示,当年美国市场新成立共同基金660只,同期合并的基金达到169只,清盘的基金255只。

相比之下,我国基金业的退出机制与发达市场似乎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究竟是什么在阻碍着基金清盘踏出这最后一步呢?

基金清盘流程复杂或许是阻碍基金退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指出,一只基金的清盘不仅需要公司内部前、中、后台的合作,也需要外部的渠道、中登公司等多个环节的协作,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触发了清盘条款,基金清盘很难真正落实。

“而且现在基金清盘的手续太过繁琐,从公告召开持有人大会到正式清盘,前后肯定要经历几个月时间,基金公司现在市场体系的考核标准主要还是看增量,基金清盘不可避免地会使得公司整体规模下降,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基本上没有人愿意主动推动。”上述人士坦言。

真实的基金清盘,比想象要复杂得多。它的复杂昭示着另种现实:畅通、合规、市场化基金清盘机制的建立已迫在眉睫。

上一篇:斗、斗、斗!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企业共青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