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

时间:2022-07-24 05:53:56

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产品流通作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随着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的凸显,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滞后性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积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速开放、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主要分析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阐述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必要性和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27-02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功能不完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农产品市场的整体发育程度依然比较落后。究其原因,首先,具有辐射力的农产品交易场所大量匮乏,如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少、实力薄弱,能够主导价格形成的批发市场比例过低。其次,农产品深加工和衍生转化率低下,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初级农产品的流通率高达70%,但由于缺乏深度加工和转化,初级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因此,农民只能以较低的市场价格来销售农产品,从而减少农产品的大量滞留,由此致使农民收入低下。再次,农产品市场和流通法规不完善,从而削弱了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导向。最后,对地理标志性农产品缺乏品牌推广和战略部署,从而难以在包装、质量和品牌上体现竞争优势,而只能继续打价格战。

第二,农民市场流通意识薄弱,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惩āT诖统农业发展理念下,农业生产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一直备受推崇,而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忽视。究其原因,首先,由于农村干部对农产品流通缺乏正确、深入的理解,从而造成形式主义大于实际效果;其次,由于流通环节与生产环节相比具有滞后性,而很多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渠道不畅通,从而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的尴尬局面;再次,农民缺乏市场流通意识,从而致使生产后的农产品受制于流通渠道的收购者,结果就是为收购者低价收购创造了机会;最后,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区域性和鲜活性突出,如果在流通过程中难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流通信息,则容易出现盲目生产的情况,从而造成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

第三,流通主体单一化,且功能定位不清晰。首先,在流通主体上,农民体现着生产主体和流通主体的双重作用,这种单一化的流通主体和滞后性的流通模式,会极大地限制市场的调节功能;其次,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主要形式是现货交易,由于上市后的农产品交易时间有限,因此,成交价格对供需波动情况的依赖性较大,这样就提高了流通中的风险成本;最后,由于市场流通的组织者具有多样性,因此,能够兼顾企业、农民双向利益的有机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第四,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有限。首先,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效益较差,且缺少信息化意识,因此,很多农村市场在信息化硬件设施的使用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广播、板报形式来进行农产品价格信息的公布;其次,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反馈不全面,缺少对加工、流通等基础信息的公布,且在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教育宣传上,难以从农户角度出发,为农户提供科学性、技术性的流通信息指导,从而加大了产销脱节的可能;最后,农业部信息网对全国农产品的流通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且媒体对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关注度过低。

第五,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缺乏力度和耐力。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行为缺乏规范性,其一,中央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任意性进行了干预,且强化使用了行政手段;其二,地方政府对农产品流通过多的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由于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存在一定的悖逆,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地方利益的考虑,会采取同中央粮食储备相反的运作模式。此外,产销区之间存在着地区封锁的流通模式,即出现粮食短缺时,主产区的粮食不进行外部流通,出现粮食过剩时,主销区不进行粮食的买入流通。长此以往,势必会各地粮食市场的割裂,从而极大地抑制了全国农产品的流通广度。

第六,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在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保护价难以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进而难以调节农产品生产,从而致使价格信号难以发挥实效性;其次,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比较优势;再次,粮食保护价的实施为品质低的粮食提供了出路,从而在抑制差价形成的基础上,减缓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最后,粮食保护价时效性强,但价格调节的滞后会加大粮食生产的波动幅度。

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在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而农产品附加价值的提升需要借助农产品流通手段来实现。所以,将增加农民收入纳入到农产品流通的主要目标之中进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趋势。自我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关税手段在农产品壁垒保护方面的作用大大削减,国外农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且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还不具备雄厚的国际竞争优势。因此,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农产品流通体制奠定基础。

第三,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既要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农业生态系统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现有需求,又要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发展和循环,这就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拓展流通渠道、改变运输模式、降低流通污染率等。

第四,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是完善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指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物流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完成,农村物流一体化在农产品物流基地的规模优势将更加凸显。

第五,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点。近年来,农产品滞销案例比比皆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难卖这一尴尬问题,不断拓宽农产品的经销渠道,实现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增值,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至关重要。

三、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加强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完善。首先,完善、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专业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的规划布置,提高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整体交易比重;其次,为了提高农产品流通服务的效率,要建立管理职能与商业活动相分离的运营机制;再次,加强对农产品流通信息、交易机制的监督和引导,从而确保农产品流通的公平性;最后,构建多元化流通主体参与机制,重视市场调调节功能的发挥,从而为实现农产品市场的功能互补创造条件。

第二,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配套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首先,要根据农产品的运输条件、物流走向和储藏设施等指标,来构建全国统一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信息平台,从而加速农产品流通信息的交互;其次,加强现代化、新型交易方式的运用,如借助电子商务或交易平台来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拍卖和连锁经营;再次,根据农产品的季节性、地区性特征来推进物流体系的建设,从而实现农产品的跨区域流通、反季促销;最后,为了降低农产品的药物残留,提高食品安全,应该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设施的现代化建设。

第三,推进农产品流通主体和功能的多元化建设。在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构成中,农产品流通主体是最关键的核心力量。因此,在进行流通主体的选择时,首先,要从农产品流通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加强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多元化建设;其次,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来提高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参与度,并适当地为流通主体提供农产品流通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最后,处理好大市场与小生产之间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

第四,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平台。在农产品市场交易过程中,流通信息的及时性是有效降低产品滞销风险和低价风险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农民的流通意识,推进农产品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首先,构建农村经济发展信息体系,借助多媒体传播和推广优势将各地农产品需求信息、供给信息传达给相关利益者,从而一方面为农民的种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为提高供需交易量创造条件;其次,成立专门的农产品信息研究机构,以准确把握农产品市场动态,进而向农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加强对农产品交易信息的识别和判断,建立全面的风险监管机制。

第五,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力度。在利用政府职能对农产品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把握几个关键点:首先,要成立专门的市场监督机构,并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督机制,从而为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其次,政府要为农户和企业及时提供全面的国内外农产品检测标准和信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健全农产品流通风险基金制度,提高农产品补贴基金的安全性;最后,加强农产品流通法规政策的扶持和制度建设,如农产品储备管理制度。

第六,提高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控制。因为如果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不仅会扰乱农产品市场交易秩序,还会加大农产品流通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因此,在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对贸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又要强化政府、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从而为促进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爽,徐正.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2] 梁佳,刘东英.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变革的动因与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10,(20).

[3] 徐丽艳.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0,(11).

[4] 曾欣,圣海忠,姜元.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5] 何一鸣,罗必良,高少慧.诺斯悖论破解、交易管制放松博弈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转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7).

上一篇:共享经济攻城:在线租衣能否带来衣橱革命 下一篇:智慧产业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