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实验对传统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时间:2022-07-23 10:00:59

数字化实验对传统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摘要:传统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偏重于于定性,对燃烧物红磷的选择也有不足之处,通过数字化实验对传统实验改进与创新,不仅让实验生活化和科技化,而且使实验结论更为精确和直观化。

关键词:氧气含量测定;误差分析;数字实验;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9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4

一、发现问题

在进行201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教学时,演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图1),课堂上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了五分之一,于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二、问题分析

1. 测量值偏小误差分析及对策

(1) 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尤其是玻璃导管和橡皮塞连接的地方(图1中A处)、橡皮塞塞入集气瓶的部位(图1中B处)、橡皮管连接玻璃导管的部位,这些都是容易漏气的地方,用手握法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如有漏气,重点检查这几个部位,涂抹凡士林。如漏气则集气瓶内外难以形成理想的压强差,导致进水体积偏小。

(2) 红磷一定要足量,保证最大程度消耗瓶内氧气。

红磷在酒精灯上加热点燃一定要充分,否则一进入集气瓶就熄灭;红磷一定要足量,否则不能有效耗尽瓶内氧气,导致进水体积偏小。

(3) 等到完全冷却时观察,否则由于瓶内剩余气体受热膨胀,阻止烧杯中的水流入集气瓶,导致进水体积偏小。

(4) 橡皮管内要注满水(图1中C处),否则有一部分水会因滞留在橡皮管内而无法流入集气瓶,导致进水体积偏小。

2. 测量值偏大误差分析及对策

(1) 橡皮塞上的直角弯管尽可能短,止水夹尽可能夹在离集气瓶的橡皮管近端,夹得过远,则橡皮管内氧气也参与反应,导致有过量的水流入集气瓶,测量值偏大。

(2) 止水夹一定要夹紧,甚至把橡皮管折叠再夹住,否则红磷燃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从未夹紧的橡皮管内逸出,让出更大空间,进来过量的水,导致测量值偏大。

(3) 将燃烧的红磷插入集气瓶内动作要快,如果过慢,导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让出更大空间,会进入更多体积的水导致测量值偏大。

三、改进与创新研究

如果想要得到更为精确的测定结果,可以借助水,用量筒测量集气瓶所装空气体积;然后倒入一定体积(量筒测量)的水入集气瓶,防止高温熔融物爆裂瓶底;实验结束用量筒测量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

即便如上所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和教材中的21%也是悬殊较大,原因在于红磷消耗氧气的能力还不是最理想的,换句话说,足量红磷燃烧停止后,集气瓶内还是有体积可观的氧气存在,这一点我们通过如下实验得到证明。将锥形瓶放入冷水中,向瓶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点燃足量的红磷迅速伸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瓶底的白磷没有反应。燃烧熄灭后待锥形瓶完全冷却,取出擦干瓶外的水、置于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到瓶底的白磷与瓶中的剩余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白烟。这说明足量的红磷燃烧并没有把密闭容器中的氧气耗尽。

为进一步得到准确数据,采用数字化实验进行定量测定:为了避免白磷燃烧产生高温对氧气传感器的损坏,改用三颈烧瓶作反应容器(图2)。在瓶底放一点细砂,将白磷置于细砂上稍稍加热点燃,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烟。瓶中氧气含量变化曲线如下,当时间进行至479秒时,氧气浓度达到最低值3.21%。

师生共同查阅资料,经过讨论,可以利用还原性铁粉与氧气反应。于是,我们找到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原料――暖贴(即暖宝宝)来实验,它的发热原理恰是利用铁粉的缓慢氧化。取一塑料瓶剪去瓶底,2片暖贴粘在塑料瓶内壁,将氧气传感器伸入瓶内,密封、固定。把去底瓶子放到水槽中,将瓶内液面调整与水槽内液面相平,采集数据,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和塑料瓶内液面的变化,塑料瓶内水面慢慢上升,氧气含量逐渐下降,瓶内水位,氧气含量趋于0,最终稳定在0.21%。

上图是定量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曲线。不难看出,前1000秒,即十几分钟内氧气含量下降很快,后来慢慢下降,4700秒左右稳定在0.21%,瓶内氧气几乎耗尽。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此法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上述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弥补了传统实验中粗略定性而缺乏实证的不足,让实验效果直观可视化,也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巧用探究实验,层析质量守恒的内涵 下一篇:安静是一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