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改革语境下的“新年献词”

时间:2022-07-23 09:56:08

新媒体与改革语境下的“新年献词”

提要:新年献词,亦有媒体称为新年献辞、新年贺词、元旦献词或元旦社论,是指媒体在新年伊始,以新闻评论为主要形式,公开发表的表达立场和态度、迎接新年的文章。在新媒体不断发展、改革即将深入的双重语境下,2014的新年献词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有哪些创新改进的空间?本文作者为多年关注该体裁的研究者。

关键词:新年献词 特色 改进 研究

20]3年的最后一天,国家主席发表了2014年新年贺词。“改革”代替“发展”成为最热词汇,共出现了5次。另外,文中3次出现“希望”、2次出现“幸福”和“梦想”。

从“梦想”到“改革”:新年献词主题的转换

从2007年起,作为新闻实践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就开始关注新年献词。与国家领导人的新年贺词一样,这8年间,媒体新年献词的主题也发生着转换。2007年,“发展”是新年献词的热门词汇,在《你好,2007》中,《光明日报》这样描述过去的一年:“回首2006年。我们共同创造了新的历史。20万亿的GDP总产值39万亿的财政收入,13亿人共同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正式起航。”

作为以“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评论形式,“梦想”一词在历年新年献词中时有出现。2013年新年献词中,“梦想”在“中国梦”的演绎下被使用得更为活跃,成为当年新年献词的最高频词汇。《人民日报》的新年献词标题即为《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都市报当然更爱用“梦想”来表达情感,如《有梦想的人海阔天空》(《南方都市报》),《让每—个梦想都有一块生长的土壤》(《楚天都市报》),《怀抱梦想,春暖花开》(《三湘都市报》)等,它们不仅把“梦想”写进标题,更把对中国梦、百姓梦的期待带入了文本。

到2014年,“梦想”还在继续。新华社新年献词标题即为《迈向实现美好梦想的新征程》。《光明日报》新年献词中也有“梦”的字眼一《改革再启程筑梦新生活》。

从这些新年献词的网上跟帖来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不仅是政府和媒体的期待,也已引发了广大民众的共鸣。

在2014年的新年献词中,如果说比“梦想”更热的词汇,无疑应该是“改革”。《光明日报》的标题为《改革再启程筑梦新生活》;《经济日报》的标题是《奋进改革年共筑中国梦》;《中国青年报》的际题是《新的—年,有改革才有新期待》;《北京青年报》的标题为《2014,行进在改革的轨道上》;

有的媒体虽然没有“改革”这一字眼,但新年献词的标题明显与改革相关:《南方都市报》的标题是《铭记承诺,启程迎新》;《齐鲁晚报》的标题为《新起点有行动才有红利》;《深圳特区报》的标题是《向着梦想的方向前进》;《潇湘晨报》的标题为《时代终不辜负我们的努力》;《长江日报》的标题是《做致力变革的行动者》;《长沙晚报》的标题是《改变,创造希望和未来》。“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改革发展任务重大而艰巨。”新华社的新年献词同样关注着改革。

对于2014年的新年献词,在“搜报网”中搜索,《人民日报》题为《让今天的改革为明天铺路》的新年献词被100多个地方报纸转发。而在2013年初,《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同样也受到地方报纸追捧。这在2013年之前并不多见,也从—个侧面体现了《人民日报》这两年在新闻评论方面的努力。仅从标题就能大致看出这篇新年献词直接、清新与接地气等特点。

新年献词是媒体传递新年变化,表达立场和态度,宣扬新闻理念的主要方式。要在众多的新年献词中脱颖而出,既较好地表达媒体立场,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主题的选择是重要一环。在研究者看来,《人民日报》近两年的新年献词之所以备受民众好评,不仅在于其评论高屋建瓴,更在于它找准了主题,在论述时能理直气壮。看来,如何在“不断延续的历史”中,找准“最动人心魄的时代强音”,仍是新年献词创作者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宏大”到“接地气”:新年献词文风的多元

区别于普通新闻评论(社论),新年献词无疑更加程式化,一般是迎接新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等结构,“然而大多数报纸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将这一新年献词装扮得多姿多彩”。有研究认为。要解决好新闻评论的文风问题,“要注意处理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严密的逻辑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关系、鲜明的态度与深刻的分析的关系”。

回顾早些年的一些新年献词,要么是大众化不足,要么是生动性不强,常常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2013年开始,大多数媒体都不再“登高呼喊”。也不再只关注本报之发展。而是就国家与社会前一年发生的事件提出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希望和祝福。这样文风无疑更加大众化,更接地气。

这样的转变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既有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也有领导人的示范效应:2014年国家主席新年贺词只有775字,没有冗长的叙述、厚厚的段落,句子简洁,整体结构清新。另外,新媒体语境下。受众有了更多选择,不接地气的新年献词很难产生实际影响。在新媒体与改革的双重语境下,新闻媒体包括新年献词改进文风原本就是大势所趋。

《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让今天的改革为明天销路》,《人民日报》这两年的新年献词虽然仍是宏大叙事,但主题更加集中,少了空话套话,多了几分文采。“祝福你的新年,祝愿我们的梦想。”2013年的这个结尾自成一段、干净利落,也很快拉近了严肃党报与普通读者的距离。“‘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携手奋斗,造就中国的未来、你我的明天。”2014年新年献词的结尾同样干净利落,并将国家与民众的未来很陕联系在—起。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新年献词当然庄重严肃、政治性强,但如何在宏大叙事的同时“短实新”,仍然值得期待。

同样是聚焦改革,《中国青年报》的新年献词《新的一·年,有改革才有新期待》,在头版“中青时评”栏题下采用了评论员署名。使得这篇新年献词文风更加自由。献词最后强调,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不仅是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更有对民众权利的尊重。为每一个小小梦想的实现创造可能”。这样的新年献词更能引发共鸣。

都市报新年献词的文风往往更接地气。其中,《东方早报》的《大河奔流》最为特别。在这篇“新年致读者”中,《东方早报》社长邱兵用四分之三的篇幅讲述了“老Z的故事”。“可是这个充满悖论的年代,如果没有迷雾中的洞察者,没有茫然中的悲悯者,没有疼痛中的激昂者,我们,人民的新闻工作者们,将无比愧对那些卑微甚至卑贱地生活着的老z们,还有纵身一跃的老z们。”在最后两段,才表达出编辑部“志存高远,心怀贫弱”“莫忘初心,坚定向前”的决心。从卑微者身上看到自身价值,从个体入手表达新闻理想,相较于那些模式化的新年献词,这篇“新年致读者”的确算得上“有新意、上档次、让人感动”(微博网友评语)。

整体来看媒体,2014年新年献词文风更加多元。如何在不同定位与诉求下,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写出更多有特色的新年献词,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从报纸到新媒体:新年献词平台的更迭

到2014年,新年献词的创作主体仍是报社编辑部,但相比8年前,除在本报发表新年献词之外,报社都会第一时间将其挂上网站,或者贴上微博或微信。新媒体即时陆、开放性、融合性等特点不仅使得新年献词快速扩散,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受众反馈。譬如。通过新浪微博搜索可知。在2014年1月l日7时,《新京报》的新年献词《我们行进在同一条船上》就被网友贴上微博。而这比《新京报》微博整整早了两个小时。

事实上,一些知名报社的新年献词,不仅在微博与微信里被转发,还通过新浪、网易和腾讯等门户网站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也有—些报社或评论部在微信中开通了公众号。譬如《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微信用户只要订阅了“人民日报”“南都评论”等公众号,就能第一时间获得这些报社的新年献词。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在传统媒体备受冲击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扩人其新闻与评论的影响力提供了平台与契机。

如今新年献词的创作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报社编辑部。实名认证为“央视评论员”的新浪微博已连续两年在微博上了新年献词。2014年由央视评论员杨禹执笔的新年献词《沉着,多好》同样在微博上引起广泛转发与关注。另外,也有一些微博认证或来认证用户发表了“我的新年献词”。譬如,锡恩咨询集团董事长姜汝祥就在其认证微博上发表了题为《2014:移动互联网元年》的新年献词。

这一年,网易新闻客户端首次新年献词。这篇题为《每个人的态度都有力量》的献词只有600字,每一段都不长,显然专为下机用户量身定制。网易新闻再次强调了“有态度的新闻门户”的理念。这篇新年献词虽未存网易的网站上,但其后的跟帖仍有3500多条。手机移动媒体的影响力由此也可见一斑。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将如何转型,新年献词将如何变化,仍然值得关注。(作者赵振字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义昆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上一篇:向现代媒体转型走品牌发展之路 下一篇: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