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时间:2022-07-23 05:25:5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我校配备了以班班通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随着新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其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如借助声、光、影、像,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直观、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创设了语文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使用效果弱甚至起到反作用的结果。我认为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必须用在合适的地方、恰当的时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1.用在激趣引入之初。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激趣引入这个环节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伊始就深深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2.用在重点解读之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应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为解决教学重点服务。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多数是学生未知的东西,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须跨越时空,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这一点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在教学时可合理加以运用。

3.用在难点突破之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教师无论怎样启发诱导,学生都无法领悟,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却能轻易将之突破。

4.用在情感升华之时。情境是打开学生情感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的情感变化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情感酝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特定的情境激发才能得到升华,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是一种较佳选择。

二、多媒体教学要精心设计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1.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遵循教学规律。多媒体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课件,读懂课件,看多媒体课件是否符合本节课的要求,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使用。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巧妙引导启发、善于应变是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关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为教学服务的,对它的使用要适度,不能求新思奇,导致语文课堂上课件满天飞,挤压学生理解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语文课沦为课件欣赏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字带给心灵的触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拓展思维。

2.对成品课件要根据学情适当修改。网上有很多成品课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对其进行增删。这些资料凝聚优秀教师的智慧,资源共享可以节省时间,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等课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优美的画面、激昂的声音、凝练的文字、深远的意境,拓展了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接受了美的熏陶与洗礼,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教育。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选择既能扣住文章主题,又能较好地体现重点和难点,还具有启发性的情景,这是关键,因为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引起审美的共振,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3.深研教材。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同一课,教学目的不同,课件设计也应不同。当成品课件不实用时,我们就需要自制课件,集音频、视频、图片等于一体;或者把几个视频、音频、或图片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教学时适时打开,便是很好的课件;讲课时教师适时播放录像或录音。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教学中存在一股“邪风”,有些教师把所有能用电脑展示的内容全“灌”入电脑,结果,在课上,教师围着键盘、鼠标转,教学活动成了学生“看屏幕”,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教师完全忽视对学生情绪、认知、思维反应的观察和了解,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也限制了他们“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他们不仅是欣赏者,更是搜集者、参与者、积累者、分享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件制作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不要过于强调全部教学内容,而要突出重点与难点,多媒体为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创造了便利。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语文教师应该扬长避短,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初中生的整体英语素质 下一篇:英语教学如何有效地运用情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