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 主动建构

时间:2022-07-23 09:38:55

自主探索 主动建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的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到处有它们的身影,况且他们一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所以在教学本节课内容时,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特征和概念艺术化地“告诉”孩子们,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复习引新,游戏激趣

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基础上的,因此我设计了两道复习题(复习线段和直角)。通过这两题的复习,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自己所熟悉的图形。而长方形和正方形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虽然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它们的特征是抽象的,只有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他们才会对探究充满兴趣。接着,组织孩子们闭着眼睛来摸图形的游戏,摸的学生兴奋不已,看的同学则兴趣盎然,为新课展开定下了良好的“心理场”。

二、动手实践,生成概念

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需从大量感性、具体的材料中,经过感知、操作,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抽象,进而认识该事物。放手让学生借助学习材料,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验证猜想,能有效促进特征在学生大脑皮层的深刻建构。

1.人人动手,有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首先,我直观地出示三个长方形图形的反例,让学生从反面来增强感知,更为揭示下面的长方形概念作铺垫。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创造一个长方形。虽然此时的学生不能完全正确地摆出来,但能从概念的教学中学会如何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从直观的图形中深入到长方形的特征上去,初步理解长方形的特征。

2.注意正确运用直观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在教学长方形特征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甚至是独立设计等活动,加深了对图形多方面特征的亲身感受,这不仅为研究图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

3.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在动手操作中,我注意了引导孩子们将做与思结合起来,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让学生多思考、交流,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长方形的特征。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且让孩子进行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数学思维的提升,真正将学生的操作活动经验提升为数学经验,让操作为知识建构服务。

三、从扶到放,自主探究

长方形特征的教学,教师充当了一个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那么在教学正方形特征时,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总结。这样,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上进心。

1.自己演示: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一个正方形,对正方形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自主活动:学生观察后,组织小组讨论。讨论时,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让学生数一数正方形的边的条数和角的个数,量一量边、角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其次,比一比,想一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最后,议一议,说一说,孩子们各抒己见,归纳出正方形的特征。

这种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儿童自己观察、思考、讨论、建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不仅使儿童主动地发现、认识并理解空间与图形,而且使孩子们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

四、发展智力,增强趣味

在教学完新知后,我设计了一道数学题,长方形的长或宽怎么变化就能变成一个正方形。对于刚接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对此,我创设条件“垫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而获得成功,从而提高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应当抓住课堂,努力营造创新环境、注重实践操作、加强数形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恰当开放习题,把我们的小学数学课上成生动活泼、情景交融、知情结合、思维活跃的课。

上一篇: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实践... 下一篇:挖掘教材特质 发挥教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