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特质 发挥教材优势

时间:2022-10-15 07:22:03

挖掘教材特质 发挥教材优势

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经历了从最初的人教版教材到现在的北师大版教材。教材的内容、课程标准都有了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有了新的转变。如何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数学教学工作中新的思考方向。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良好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还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去挖掘教材,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动作、表情,为学生创设出有趣、有意的学习情境,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这样设计了导入语: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会有几位朋友来和咱们一起上课,并要教同学们一些新知识,说到这里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教师拿出了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孩子们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并纷纷抢答。教师利用了生动的语言、表情先声夺人,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探索新知的环境中。学习轻松、有趣。

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书中的主题图是笑笑和淘气两个人站在汽车的前面和侧面观察汽车。这样的情境图,并不适合孩子的思维与空间发展的特点。所以教师把学生邀请出来,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教师站在教室的中间,请几个孩子站在教师的前后左右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教师在学生们纷纷发表完自己的观察结果后及时提出质疑:为什么同学们看到的老师会不一样呢……质疑激发动机,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二、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有一句话很让我信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表达,不断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渐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了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紧接着教师就提出了质疑:小的平行四边形,我们用数格子的方式去解决得到它的面积。那一块菜地呢·难道要先在菜地上画格子,然后再数吗·(学生们听后都笑了)我们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方法,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算出它们的面积呢·(教师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卡)同学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像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研究研究看看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然后把你自己的发现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合作总结出好的解决方法……

这堂课,从质疑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跳跃、深入、延伸,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去研究问题,会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发展,空间意识得到加强,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见解。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探究新的知识,并不一定非得等到教师的讲解,自己也是可以去探索、去发现的。从而帮学生们树立起主动探究新知的信心。并使孩子们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最后,利用小组的合作力量,把知识进行汇总,最后得出结论,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整堂课学生们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自我意识极强,不懂得谦让、合作,甚至缺少互帮互助的意识。导入、探究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我们的社会不是一个人的,团体的力量更为重要。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与习惯。

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教师就培养孩子同桌两人的合作、互助的意识。如:做口算练习题时,锻炼学生做“小老师”。先由同桌两人互相检查,错的用铅笔轻轻地做上记号,然后交互、改正,再检查。最后才由教师批改。逐渐地,孩子们变得主动了、认真了,甚至还会帮同桌讲解不明白的题。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知道自己是“小老师”。就是这样的练习,使孩子们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同时也加强了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

进入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就不止限于同桌,而是组建了小组,发挥小组的帮带作用。教学“100以内整十加减法”一课。在做练习题20+30=50,孩子们都能够计算出结果,当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时,孩子们就纷纷放下了举得高高的小手。总结计算过程与方法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讲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课堂讲授新知时,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能够较好的讲解计算方法,但只限于平时数学方面较强的孩子。所以练习时教师就先让孩子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计算的方法讲给组员听。各组的组长先讲,为学习弱一些的孩子引路,最后达到全组都能够讲解。然后再请孩子到黑板前讲解算题过程。孩子们积极多了,虽然有些孩子说得还不是很完整,但不同程度的孩子都得到了锻炼与收获。长此下去,经过两三年的锻炼,相信孩子们都能够很好的表述、总结自己的想法。

数学的综合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培养出来的,要堂堂练习,时时培养。教师的坚持更为重要。抓住不同知识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把教材优势发挥到最大,使每一堂课的学习都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上一篇:自主探索 主动建构 下一篇:用NVivo分析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