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遗产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思路

时间:2022-07-23 09:26:23

音乐文化遗产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传承思路

[摘 要]把音乐文化遗产的集成保护移植到高师音乐教学中,是当前传承和保护该遗产的新举措和新策略。文章分析了把音乐文化遗产引入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音乐文化遗产 音乐教学 传承思路 特色化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摇滚音乐等充斥在我们身边,产生了激烈碰撞,并相互交融。如何既能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长处,又可以弘扬和继承我们自身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这是摆在我们每位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把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逐步引入高校日常的音乐教学课程当中,将是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一、音乐文化引入校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应试教育的不合理。由于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主要是以考试成绩定成败的,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使音乐教学成为了所谓的边缘学科,不仅仅在学生与教师心目中造成了无足轻重的心理,产生对其排挤的抵触情绪,音乐文化遗产的引入工作很难实行。

2、音乐教材的不适宜。大多数学生对于音乐的功底基础知识了解很少,而音乐课本的内容程度也过深,老师讲的乐理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无法接受,而课后更是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复习。

3、教学设备落后。由于对于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校对于音乐器材的采购配置都很稀缺,在硬件条件上直接制约了音乐文化的传播,削弱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 创新教学思路、整合师资力量,促进音乐教学特色化

音乐教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很强的学科。我们要做好坚持音乐学基础教育与应用学科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还要促进各个学科的交叉教学,使得各学科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进步。教师不仅仅要改变在教学理念中的传统观念,还要积极探索各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改变原有的教育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不局限于音乐知识,更注重于其他学科的相结合。让艺术院校的少数民族音乐史课程发掘地方资源,传承戏曲文明。就像我们本地的衡阳戏剧文化,我们可以把这种特色文化引进到课堂,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在身边的音乐艺术文化的存在。这样不仅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促进了高师在我音乐修养的提高和完善。首先让教师明确认识到开设此类课程以及改革的重要性,使学生也能够改正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不重视的错误思想观念并积极做出改进;同时,抓紧进行教材改编,制定新的课程设置,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系统性,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与新颖性。要将新的思想观念寓于知识技能的教育中,通过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养成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同时还要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做好探索创新,进行考试方式和培养方向能够相适应相融合的全方位改革。调整音乐教师以往相对单一的教育理念方法,提高并丰富高师的音乐教育内容质量,确保音乐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能够在学生教学中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三、创新音乐教学强化方案

1、加强音乐的专业学科内涵教育。我们要加强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使其放正对于音乐学习的态度,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创作出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但是要加强对每个同学对歌曲的二度理解和深化创作,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对想象力理解力的进一步训练。我们还应该营造学校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音乐艺术和其绽放出来的迷人魅力,鼓励学生抓住身边的灵感,让大家共同努力帮助他完善自己创作灵感。健全课程设置,抓好生源关。课程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学科发展、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引进人才,集中优势,抓住机遇。我们不仅仅要做到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其融会贯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术与艺术的定位关系。作为一名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音乐教师首先应以全新的视野面对学生,通过教学深化科研内容、转化科研成果,带领学生共同走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中,体会音乐探索的魅力,同时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因材施教,发掘潜力,促进其自我价值的长期实现。

2、构建和调整音乐学课的延伸。由于学科的相互影响深化,音乐学也同样需要与其他学科的纵深理解研究。音乐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探索;与其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相互促进融合;人才培养、社会生活实践发展等,都是我们进一步深化音乐学科的方向。随着社会精神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对音乐学知识需求逐步增加,对于音乐学的研究也逐步加深,鉴赏角度也随之进一步改变,不仅仅是对作品的题材风格和内容形态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对其蕴含的意蕴进行品味,展现其内在的规律和境界欣赏发展的趋势,来表现出艺术的价值意蕴和文化的价值品味,使得每一位学生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提高自我鉴赏能力和创作热情,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以招生为契机选拔、培养高素质音乐学人才。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音乐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延续下去,因此选材招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音乐的先天天赋和后天的天赋努力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在招生中要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努力的方向、决心,将艺术追求与艺术技能相结合,这将成为我们选拔优秀的学生重要的依据。

4、以“尖子生培养方案”为契机,探索新型音乐学人才的培养。我们要本着以尖子生带动全体氛围的原则,加强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培养,融合。在此基础上,强化音乐表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采用唱游、律动、伴舞形式等形式,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充分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带来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会,并组织他们观看音乐表演,同时安排他们排练自己演出音乐会,鼓励带动全体同学一起登台,使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和潜力都能够被自身发觉并挖掘出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情景中认识自我,陶冶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充分体现音乐文化在学生中震撼作用和意义,相信这个尖子生培养工程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大他们的成长空间,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优秀的音乐文化人才。

四、结语

随着我国音乐文化遗产的不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高师在传承和维护我国音乐文化传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深化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努力寻找和开创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音乐文化课程体系,这是高师音乐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师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保障,让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发展的同时还能够继承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为我国以后的音乐文化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2]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复旦大学出版社.

[3]徐梅,卢黄莺.略论“参与式”审美音乐教学.宜春学院学报,2006,(10).

[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策略——湖南地方高校对花鼓戏的传承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2YBB034;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强市”背景下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12D46) 责任编辑:翁婷皓

上一篇:换个角度讨论设计的“抄” 下一篇:初中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