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利润管理:牵住经销商的“牛鼻子”

时间:2022-07-23 08:24:10

经销商利润管理:牵住经销商的“牛鼻子”

苏 丹 候定文(主持)

大品牌业务员一进门,经销商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抱怨:“做你们品牌跟做苦力一样,一车货比不上人家一箱货赚钱。人家就看见我每天一车车往外送货,说我生意做得大,谁知道每天这么多人、这么多车,人吃马喂,做你们的产品连油钱都挣不出来!”

小品牌业务员一进门,经销商迎头就是一通臭骂:“你看看你看看,你们的产品都长毛了! 当初说得好好的,做你们的产品卖一件顶人家卖两件,现在人家卖10件你们也卖不出去一件。每天门口小猫三两只,哪里有顾客上门,一天卖这点货连房租都不够付。赶紧跟你们厂里说说,给我搞点促销把库里的货清了!”

中档品牌业务员一进经销商的门,看到的还是一张臭脸:“你说你们这个牌子,讲销量比不过人家大品牌,讲利润又不高。你看看人家的产品,要么能跑量带货,要么能赚钱,你说你们这个牌子有什么好处。赶紧打申请把目标降一降,没了任务完成奖励,我这一年可就算白做了!”

所有品牌的业务员都被经销商搞得一脑门于郁闷:这是怎么了,难道现在生意真得这么难做?真有那么一部分业务员,被经销商的抱怨给忽悠住了,觉得好像欠了人家天大的人情,厂里资源能争取就给争取,经销商拿来的广告费发票,做没做就把字给签了,经销商卖点赠品、截留点政策,也睁只眼闭只眼。也许有一天,经销商把厂里的资源都变成了自己兜里的现钱,你的市场却被搞得奄奄一息。

利润是经销商的“牛鼻子”,经销商利润管理就是那根牵牛的绳子,你有没有把绳子抓在手里?

经销商利润管理管什么

张立强

要真正做好对经销商的利润管理,实现双赢,首先要对经销商利润管理有正确的认识:

区分经销商的不同利润

经销商的利润按来源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和厂家合作中的正当利润,一种是在市场操作中的不正当利润。

正当利润是指经销商在和厂家的合作过程中,通过提升销量,运作市场,达到一定的销量目标和市场操作要求,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和厂家奖励。这部分又叫做显性利润,包括:提货奖励、月返、季返、年返、网点数量奖励、卖场形象奖励、销售差价、淡季投款补息、投款奖励等。

另一类正当利润,是经销商在市场操作过程中,遵守厂家的各项制度,按照厂家要求运作市场,得到的厂家费用补贴和奖励。这部分又叫做隐性利润,包括:厂家的仓储补贴、运输补贴、场地费、客户激励、模糊奖励、市场保护费用、终端促销赠品、报广支持等。

不正当利润是指经销商在和厂家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违规操作、扰乱市场、截留政策等违背厂家要求的方式获得的利润,包括:截留政策、虚报费用、异地冲货、挪用资源、违反厂家价格政策、倒卖赠品、残次充正品、谎报工程等。

管理经销商利润,肯定是在保持厂家销量和市场的稳定增长、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经销商利润管理包含两方面内容:一要帮助经销商的合理利润实现增值;二要坚决制止和打击经销商的不正当利润,维护市场稳定和销量健康成长。

经销商利润应该来自市场不是厂家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销售人员公认的“铁律”,指的是谁擅长内部沟通,能够获得领导的理解,降低销售目标,或者争取到更多资源,谁就容易出业绩。

这话本来不错,拥有高明的内部沟通能力,能够获得厂家支持,自然容易开拓市场提升销量,从而使经销商获得更大的利润。厂家的资源本来是启动市场的“助推器”,劈开市场壁垒的“利斧”,钓起销量“大鱼”的“香饵”,可是现在很多业务人员却把这本好经念歪了,他们和经销商一起把助推器当作车自己开走了,把利斧当作柴塞进自家的灶膛里了,把香饵当成大鱼吃进了肚子里。厂家启动市场的资源变成了经销商直接的利润来源,市场不温不火,销量不见起色,利润自然无法得到保障。

厂家的支持自然要争取,但厂家资源就像是“年三十的饺子――有它要过年,没它也要过年”。必须要让经销商认识到:利润,是来源于市场,而不是来源于厂家。厂家的资源是帮你带来销量的,而不是给你带来利润的。

经销商利润管理,从堵住经销商不正当利润的方面说,是为了维护市场和渠道稳定,保证品牌和销量健康成长;从帮助经销商提高正当利润的方面说,是为了提升经销商的忠诚度和销售积极性,从而快速提升产品销量。所以,经销商利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厂家品牌和产品的提升,这是每一位厂家业务人员要牢牢记住的。(作者为新中源陶瓷培训经理,曾在快速消费品、家电、建陶等行业任区域经理、营销中心主任、高级培训师等职。)

经销商不该捞的十条“鱼”

郭 旭

现实中,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缺失、业务人员失职和渎职,以及经销商求利心切,导致大多数经销商容易陷入向上游(厂家)“捞―把”的误区,不能形成良性盈利模式,最终导致市场出现极大被动。

经过观察,企业需高度关注经销商不该捞的十条“鱼”:

第一条鱼:推广费用截留得利

现象:当厂家制定出一系列市场推广策略和费用支持后,经销商不能将费用全部用到市场。如:某饼干企业根据“独立包”新产品上市需要,在某市场推出20%的品尝包(印有“非卖品”字样)派送方案,经销商却擅自将一半的品尝包拆成“散饼”销售,剩余的才进行终端派送。

后果:企业制定的推广方案和费用支持是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打击竞争对手的,若经销商将支持费用截留,会造成策略在执行中大打折扣,从而缺乏市场冲击力,最终造成厂家花了钱,市场不见产出,经销商也赚不到更多的钱。

第二条鱼:虚报费用得利

现象:经销商虚报各类费用得利,如商超的进店费、堆头费、陈列费、店庆费、活动费、导购人员费等,没花的费用说花了,花得少的费用说花多了,通过各类名目繁多的费用向企业要钱。

后果:厂家屡次投入后发现市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在质疑业务人员能力的同时,会怀疑经销商的实力和网络控制力,进而转移费用支持方向,向投入产出比高的市场倾斜。

第三条鱼:特价造假得利

现象:当厂家在超市推出某款产品特价时,产品的“特价”低于经销商的“进货价”,经销商派人将特价产品购回,在赚取费用支持的同时,还给厂家制造出了产品“快销”的假象,继而向厂家要进一步的费用支持。流通经销商会在厂家针对一部分“迟销”产品消化时,申请到费用后,口头上说把货铺下去了,实则根本没铺货,过一段时间说迟销产品又退货了,继续向厂家要钱。

后果:“特价”没有把该消化的产品消化掉,也没有真正形成市场消费,打击竞争对手,经销商在赚取

眼前利益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掩耳盔铃,欺人欺己。因为,当厂家取消时你的继续支持后,那些产品还是会烂在你的仓库里。

第四条鱼:贿金换费用得利

现象:经销商主动或被动地向业务人员,甚至是向企业管理人员行贿,贿赂方式或明或暗。明的方式常常是双方直接“交换”,经销商给厂家营销人员好处费,营销人员给经销商申请相应的各类费用:暗的方式如经销商和业务人员一起打牌,主动输钱。

后果:厂家业务人员一旦从中捞到好处,就会不断索取,最终导致厂家投入的费用一部分落到业务人员手中,经销商自己再收起一部分费用,市场实际投入大大减少,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一旦被企业发现,在业务人员被“炒掉”的同时,经销商也很有可能失去企业重视。

第五条鱼:压货得利

现象:由于企业对业务人员的考核目标是企业的出货量,每到月底,业务人员不得不向经销商压货。而业务人员要向经销商压货,就不得不给经销商申请特定的压货“费用”,或向经销商承诺下月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后果:压货导致经销商每到月底就被搞大“肚子”,还没消化完时,又被压货撑大了“胃”,日子一长,经销商难免患上“肠胃病”;而业务人员习惯于靠压货转嫁自己该承担的压力后,就难免颐指气使了,若你不同意压货,他就要换个“空肚子”(换经销商)去压货。

第六条鱼:缓进货得利

现象:如果说压货得利是经销商被动得利的话,缓进货得利则是经销商主动在进货时间上谋取利益的一种途径。如:某经销商按正常销售速度该进货时,却有意推迟进货速度,进而向企业大谈市场操作如何困难,竞品促销力度如何大,向企业申请更大的促销费用支持,一旦业务人员急于要经销商进货,就会给经销商更多的费用支持。

后果:业务人员也不是傻子,双方在“该进”与“不能进”之间内耗时,白白丧失着市场机会,而且导致经销商和业务人员都不能集中精力做有效的工作,做能够带来销量持续增长的工作,甚至不欢而散。

第七条鱼:窜货得利

现象:不少经销商完不成销售任务时,就低价向别人卖得好的市场窜货,以获得基本利润和完成任务后的返利。

后果:窜货的结果必然是渠道冲突、产品价格透明化,当渠道各环节没有利润保障时,经销商根本无法再操作这个市场了。而且。企业大多会对窜货严格处罚,经销商也许因此招致“杀身之祸”。即使企业不管,一个恶性窜货的经销商,也必然会遭受周围经销商的“围攻”。

第八条鱼:恐吓得利

现象:“再不给追加促销,我就不做了”,“产品再不降价,市场就死了”。笔者在安徽蚌埠曾经帮一个新经销商(之前是做华龙方便面)用15天的时间销了27万元的白象方便面,这个经销商马上凭借白象的销售业绩,向华龙公司进行“恐吓”,要了5个人的费用支持、“5个空袋换1包方便面”的终端促销支持,以及通路上的促销支持。然后,又拐回来向笔者“恐吓”,要求与华龙一样的政策支持,否则“白象面就做不起来”。

后果:笔者先是“冷处理”,对其不理不睬,重点拜访了其他几个优秀的食品经销商。然后,向经销商进行“反恐吓”:“你再做华龙,我就打算换户了。我能用半个月帮你做到27万元,就能用3个月的时间帮别的经销商做到100万元。”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业务人员是恐吓不倒的,经销商反而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第九条鱼:掺假得利

现象:这主要集中在一些散装产品上,如在速冻食品行业,汤圆、饺子、粽子等散装销售量较大,而且一些正规厂家也有相当一部分产品靠外协厂加工,经销商进正规厂家的货卖得快但赚钱少,于是经销商自己进一些小厂的货,往冷库里―掺,就都成了正规厂家的产品,卖出的价格都一样,利润迅速提高。

后果:掺假后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一旦被媒体曝光,会砸掉自己和企业辛苦养大的品牌。

第十条鱼:骗货得利

现象:经销商利用厂家货款结算方式上的漏洞,采用卸货不付款、少付款,或汇票有意识出小差错等方式,骗取货款。

后果:这类经销商严格来讲,已走在触犯法律的边缘,他们只会赚到一车的货,而不会赢得市场,也必然会被市场淘汰。(作者为健丰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曾任白象集团企划中心高级产品总监,福建亲亲集团市场总监。)

识破经销商“器穷”

张立强

“哭穷”,是经销商对付厂家业务人员常用的手段。怎样识破经销商哭穷,掌控他的利润情况,通过利润分析来引导他的操作思路呢?

ROI,又名投资回报率,是评估投资能否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的指标。ROI指标是经营管理、计算损益的神兵利器,也是看透经销商利润的火眼金睛。

基础:注意收集市场信息

对内:经销商业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车辆的费用、资金的构成(哪些是银行贷款,哪些是自由资金,哪些是民间融资)、门市房租、水电费用、税务金额、招待费用等等,这些信息,通过经销商的业务员、司机、会计,全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了解到。了解到这些信息,就能够大概估计出经销商的运营成本,是谓“知己”。

对外:经销商运作的其他品牌的销量、毛利水平、各项政策补贴力度。其他经销商操作的和本品牌相当档次、价位的品牌的销量、毛利和政策。这些内容只要多在市场上走动,也能够了解个大概,如果跟超级终端有较好的客情关系,往往还能拿到复印件。有了这些情报,自己品牌和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劣就呼之欲出了,是谓“知彼”。

应用:合理使用ROI指标

ROI%=净利/平均投资额x100%

净利=毛利-费用

平均投资额=库存+应收账款

掌握了这个公式就能够评估经销商的利润状况了吗?不是的。要想运用好这个指标还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以百分比表示,而非金额。比如说:1000万元赚到200万元,等于投资回报率为20%,而用200万元赚到100万元,则投资回报率飙升到50%,远超前者。

2.以同样的时间区间来衡量。如果1000万元花了六个月赚到200万元,则年回报率为40%,而200万元却花了10年才赚到100万元,则年回报率仅为5%。只有以同样的时间区间衡量,才能够客观评估不同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大小1

3.以投资净值来计算,而非总投资值。比如:某经销商向厂家出具一张1000万元的三方承兑汇票,享受了4个点的投款奖励。商家只向银行支付了300万元的备用金,则本次打款的收益就不是4%,而是:1000万元×4%/300万元×100%:13.33%

掌握了以上三个原则,你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把利器,能够用这个指标来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当你做到知己知彼,又手持利器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战”了。不要误会,这里说的战并不是拿着这些数据去和经销商吵架,或者干脆另立山头,而是抱着一个谦虚、探讨、共赢的心态去和经销商“算账”,拉着经销商老板做一个经营分析。

案例:

笔者就举一个曾经发生在自己区域的案例。

经销商老赵运作我们K牌空调,每年我都会参与他的年终盘点,并随即做经营分析。老赵自有资金200万元,民间融资;500万元,一年的销售额为1 500万元,平均毛利率为5%,完成销售任务拿到全年返利2%,全年首期投款奖励、平时的提货奖励加二次配送补贴等项目合计约1 5万元,又有1%左右。经过计算可知:

此经销商的毛利为:1500万元× 8%=120万元

经营成本为: 民间融资;500万元,月息0.8%,周期半年:;500万元X 0.8%× 6=1 4.4万元

人员工资加差旅费用:22万元

卖场固定费用:3万元(共6万元,厂家帮助解决3万元)

运输费用:11万元

仓储费用:7.5万元

招待费:4万元

办公费:3万元

费用合计:64.9万元

净利为:120万元-65.9万元=55.1万元

库存为:150万元

应收账款为:厂家账上余款150万元;下县客户和卖场赊账150万元

该客户的E01=55.1万元/(150万元十150万元+150万元)×100%:12.24%

12.24%的投资回报率虽然并不算高,但是在处于过度竞争的家电行业里,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水平。做完了自家产品的分析,我就开始了与其经销的其他品牌的对比分析:

“赵经理,您看您的2品牌,虽然价格低、利润高,但是没有市场支持,根本无法进入市内的商场,只能够走下县的渠道,销量只有500万元。而且质量不稳定,今年光是售后这边就至少让您损失了两三万元。整体的投资回报率只有5%,还不到我们的1/2。再看看S重工,虽然利润极高,但是价位也高,曲高和寡,县里根本卖不动,只有100万元的销量,还不够付您在6大商场的进场费呢,起码要达到200万元的销量才能平衡呀!”

打击完了家里的,还得让他断了外边的心思:

“老赵,别看着人家G品牌眼红,虽然人家做了4000万元,可是你知道老马投了多少钱吗?库里压了1000万元的货,厂里还趴着500多万元,各项返利还欠着不计其数,商场费用全部自己垫! 虽然算着有十三四个点的利润,还要继续打款才能拿到,连环套勒得快上吊了。人家是银行里有人能弄出来钱,您的银子可都是八厘的月息凑上来的!将近2000万元呀,您要是跟人凑这么大一笔款子,利息也把您压死了! ”

“H品牌您就更别想了,每县一个专卖店。咱们这片哪家没有他的赏,你接过来能分给您多大的地盘。三个县,五个县?您现在的身份地位愿意做二批吗?他的价格这么透明,您还赚什么钱呀,就为了往下边送货的时候凑车省个油钱?!”

分析完了其他的品牌,再回头看看自己品牌的经营状况:“其实您今年在我们K牌身上赚得也不少,感觉对于回报不满意是因为操作和费用控制的问题。”

“去年您图人家2品牌投款奖励比我们多两个点,在淡季11月份一口气压了200万元的货,但是这种郊县品牌要到3月份才启动销售,结果基本没出货。1 50多万元的资金整整4个月没劝窝,还要给人家利息,又多租了一个仓库,扔进去2万元,那两个点根本就不够贴。而且搞得自己资金紧张,我们K牌淡季后期的活动根本就没跟上,少挣了至少一两万。今年淡季就不要再大量压z牌了,备个50万元的货绰绰有余,您少跟外边融1 00万元,半年就省下来4万多元。把我们今年淡季的活动全跟下来,可以多挣个一两万,我们产品在淡季销售回转较快,您还能再退一个小仓库省个2万块,里外就能差出七八万来!”

“去年6大商场您捆绑进场,3个牌子光进场费就收了您6万元,除了我们帮你解决了3万块,S重工和2牌都一分钱没出,最后起量挣钱的还是我们K牌。今年您就不要一拥而上了,S重工这种高档牌子任务又低,只要进最好的两个商场就可以,再做一两个富裕的县,今年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费用还低;z牌再找个专供商场的去做,您把点位让出来就完了,最好再能够跟厂家争取点支持,也不能就让我们一家出血不是,最好把这3万块全省下来。把我们在6个商场的位置调一调,换个好位置,再改造一下,给您树形象出销量。您的市内商场这块就挣钱了。”

老赵一算:嘿!商场省5万块,库房省2万块,利息省四五万块,再认准一个牌子跟住政策,不上量明年利润也能增长个十几万元。各项费用再压一点,轻轻松松利润增长S0%,再好好运作一把,把新品推起来,翻番也不是不可能!这小子说得有道理,看来明年我s个品牌要采取不同的操作策略,他们K品牌还是我这边的支柱产品呀!经销商思路既定,于是,我又轻轻松松地将明年的好业绩预订了下来!

经销商在你面前哭穷,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用好ROI指标,你的晶牌对经销商的生意贡献度就清清楚楚,你自然就知道他是真穷还是装穷,就知道如何化解,并顺势而为,引导经销商的操作思路了!

给经销商制订一份盈利方案

朱 波

厂家不是取款机,向市场要资源,从市场中赚钱才是经销商的利润之道。经销商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超值的显性利润,而不是通过采取追求不正当利润的短期行为。业务人员可以帮经销商制作一份详细的市场运作计划,通过这份计划改变经销商的经营意识,使市场从销售型向经营型改变。

一、对产品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主要有两点:一是针对经销商“做多赚多”的心理,选择产品一定要适合自己。虽然经销商有一定的网络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合适,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优势项目上,从而形成核心优势。

例如,一位做彩电的经销商要扩大生意规模,在是美的中央空调还是厨卫小家电上摇摆不定。经销商自己认为他经营家电多年,有相当的网络资源,而做彩电利润低,中央空调利润丰厚,美的又是知名品牌,应该好操作,所以选择中央空调的可能性大些。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彩电和中央空调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渠道。彩电是传统家电,而中央空调更多的是设计院等机构,需要另外组织一班人马开展操作,无疑要增加不少经营费用,而经营厨卫小家电,可以

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现在的这班人马开展,并且利润率也不低。

衡量一下两者的成本和经营风险,还是做厨卫电器来得实在,虽然利润额低些,但是经销商的整体利润率将大幅提升。只要业务开展得顺利,在成本没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就能取得不错的利润率。

二是对已有产品的优化。一般而言,经销商对市场成熟产品往往推广力度较大,对于厂家投放市场的新产品推广比较谨慎。成熟产品由于利润相对较低,需要销售量的保证,而新产品虽然利润高,但是短期内销量上不去。因此,很多经销商往往很矛盾。

对此,可以给经销商两点建议对于成熟产品,要尽量降低经营成本I对于新产品的推广,要站在提升本身品牌的高度,加强市场推广和提高铺货率。

例如,甲产品市场已经很成熟,利润贡献率低,只有0.8%,但是因为总量大,金额达5000万元/年,因此40万元/年的利润额还算比较理想,如果能够压缩成本空间,将现有的操作费用从30%降低到25%,则利润额要增加20多万元。

如果增加新产品乙,利润贡献率达到10%,要让总量上去,就要增加推广支出,增加30%,但是厂家对于新品的推广费用有各种各样的补助,虽然这些补助往往是阶梯式的,但是,通过和甲产品的互相补充,以及促销产品的支持,这部分可以冲抵20%左右,因此,新产品乙的最后利润也会相当可观。

二、提升经销商经营能力,优化经营环境

很多经销商对产品的进销存、销售差价、费用成本等方面概念模糊,认识不清,没有定期盘点经营状况的习惯,年终出现大量的应收帐款和不合理库存,自然影响利润。

厂家的业务人员可以每月带领双方的财务人员,对产品进行经营盘点,并把公司所用的财务系统向经销商推荐,以便更加准确和快速。在盘点时,重点关注核心产品的数量、成本、利润。尤其是产品进销存的数量、资金量(进款、出款、余款、应收款)、毛利、经营费用等具体数字要清晰。

通过对进销存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销售结构缺陷,如果压货太多就会造成渠道堵塞;如库存出现空间,除了会损失掉销量,还会让竞争对手有机可乘。

厂家业务人员根据这些数据,每月给经销商提供一份经营本公司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分析和调整建议,有了这个分析,经销商才清楚各产品对自己生意的贡献度,才清楚自己生意的重点及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最后确定合理的经营组合。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经销商业务人员的培训。在了解业务员的需求前提下,制定对应的培训内容,根据经销商存在的问题,进销存管理、分销商管理、营销政策管理、终端管理、促销技巧、导购技巧、行业发展趋势、直营零售商营销政策运用、工厂销售流程、谈判技巧、促销策划等培训都是经销商业务员所需要的。

在经营意识树立的条件下,推行这些具体措施,将极大提高经销商的经营能力。

三、加强市场管理,和厂家保持顺畅沟通

所有厂家对经销商的违规操作行为都深恶痛绝,发现后都会给予一定的处罚。其实,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最大的利润损失来源于窜货、乱价、甩货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因此可以建议和经销商建立厂商一体化合作共赢的模式,从根本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对如何保护市场价格,可以承诺采取以下措施:做好产品差异化供货,按特价产品和利润产品分系列和型号进行供货,如甲经销商卖瓶装,乙经销商就卖罐装。在传统渠道与特殊渠道的价格管理方面,通过价格政策的合理制定来调控终端零售价格,如给予特殊渠道的供货价格,为传统渠道卖场的最低零售价限价。

在窜货、甩货方面,可以采取识别码以及暗码的形式进行双重保护,制定合理的阶梯奖励,减少区域间价差,同时可以在区域成立市场监察小组,以保护经销商的利益。(作者曾服务于科龙、长虹、格兰仕等知名企业,历任品牌经理、推广经理、市场部经理等职。)

上一篇:明天的营销:从“石头”变成“盐” 下一篇:数码快印:与柯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