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探索和思考

时间:2022-07-23 01:58:00

对高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探索和思考

[摘 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确立班级心理委员的意义、目标、工作方法和原则等,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必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201-02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校园时有发生的恶性危机事件,为每一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直是心理教育者不断思考和努力实现的目标。长期以来,班级中设有各种各样的班干部,如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但唯独缺少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委员,心理委员的设立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1.1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是学生心理健康现实的呼唤

目前,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学、退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一项调查显示,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休学、退学的人数,在休学、退学大学生中占到了30%左右,而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也高达30%左右。另一调查显示,北京高校大学生中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低年级多于高年级,农村学生多于城市学生。

残酷的事实和令人担忧的数字暴露出我国教育工作中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尝试新途径,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

1.2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是学生个体自我实现冲动的需要

学生时代校园是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只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进行心理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全可行的。

马斯洛认为:个体都有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动力,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它需要激发和挖掘,而心理健康教育中设立心理委员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班级心理委员可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关注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以预防为主,重视个体潜能的最大发挥和人格完善。不仅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为个体个性的发展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1.3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工作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2002年4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就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实施意见。200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有效地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抓紧抓好。从高校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保证。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尊重和成功的快乐。

2 计划实施

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的层面,即维护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要保证心理委员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目标,落实到位。

2.1 明确条件 认真选拔推荐

班级心理委员每班设一名,选拔心理委员要有一定的筛选程序,一般要经过“个人自愿、班级推荐、心理辅导员考察面试” 的方式产生;要求心理健康,具备奉献、服务意识,为人热情,沟通能力强,与同学相处融洽,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浓厚兴趣。

2.2 明确职责 普及健康知识

心理委员们并不需要时时监督同学,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将心理阳光带到班级,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大家。因而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是:①协助学院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有效的、形式多样的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②关心同学,及时沟通,帮助同学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协助心理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协助心理辅导员建立、管理学生心理档案;③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探索总结提高本班学生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的途径和方法。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权利包括:①心理委员为学院心理协会会员,享受该协会会员的一切权利;②享受学院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先权;③学院将定期或不定期为心理委员举办各种心理学培训班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2.3 明确目标 精心设计方案

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要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并实行资格制度。心理委员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者发予证书,持证上岗。

针对学生的特点,需认真研究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形式涉及座谈、讲座、团队辅导等,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委员的个人综合素养,学生心理素质特点和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委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原则及方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预防等。通过培训,心理委员要能达到五个必备条件即在工作中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同时提高心理委员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明确心理委员职责,掌握心理委员的工作方法和原则,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保证工作效果。

3 工作效应

高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将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

3.1 构建心理教育网络 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和发展为主,重视建立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每一个学生。心理委员的设立构建了高校二级学院心理辅导中心、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学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将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能及时向班主任、心理辅导中心反馈,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逐步建立健全了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

3.2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潜能开发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学会心理调适,寻求心理发展,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陶冶情感情操,磨炼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班级中完善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学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调适,及时自我保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其潜力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

3.3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强化“心育”意识

经过培训的心理委员能协助心理辅导老师以及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实现“全员心育,自助助人”的教育目的。心理委员本身就是学生,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动态。一旦出现事故苗头,心理委员能够迅速将情况反映给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部门。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使心理健康教育由过去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迅速、更主动、更贴近学生思想现状。心理委员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在解决本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同时促进、改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要想育人 先得育心”,教师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4 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推进素质教育

关爱心灵,自助助人,共同成长,让大家的心灵沐浴阳光。心理委员的设立,营造了学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拓宽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的渠道,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学校还可利用家长会,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家长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理解、激励、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班级心理委员为抓手,学生锻炼了意志,发展了智力,激发了创造力,提高了自信心,这些心理品质有效地向学习迁移,促进了学风建设,推进了素质教育,创造了和谐、愉快、富有新意的高校教育氛围。

同时还要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橱窗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或宣传月、专题讲座等,在校园大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实践训练。团体辅导和朋辈辅导是一项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可促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念与适当的态度。这有助于解除学生遇到挫折时产生的烦恼和忧愁感,在情绪稳定上更加成熟。不同时期开展主题鲜明的团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模仿某些新的行为和技巧,养成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助人是快乐之本,受助是成长之源”。心理委员的设立开辟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必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团结向上的校园氛围。

上一篇:论商场服务管理与纠纷处理方法 下一篇:如何引导康巴地区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