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诚信会计人才

时间:2022-07-23 12:24:08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诚信会计人才

[摘要]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职业道德主体内容和基本原则的精辟概括,对高等会计教育培养高素质诚信会计人才,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具有重要的标杆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诚信会计人才

总书记关于“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重要论述,就是要人们固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抵制金钱至上、见利忘义、重利轻德的不良道德和社会风气,它既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又为今后开展诚信教育指明了方向。诚信危机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高等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诚信教育的新突破,培养诚信人才,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

一、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会计教育中的意义

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行业的生力军,大学期间是他们会计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观念、诚信意识的初步形成阶段,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在校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其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既有一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有一流的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很有必要的。

1.为高等会计教育“培养人”的根本任务指明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阐述了“培养什么人”的重要标准,指明了在“培养什么人”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化和具体化。“如何培养人”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抓住了最为关键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把思想信念与基本道德规范结合起来,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和具体操作性的要求,为“如何培养人”提供解决问题的锐利武器。

高等会计教育应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积极实践,认真完成。

2.为实施“以德治国”树立道德标杆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依法制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道德经济。在经济活动中,如果道德丧失,信用遭破坏,势必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会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

3.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保障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通弊,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毒瘤”。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要视诚信为生命,恪尽职守,坚持原则,杜绝造假,使他们真正地从思想上树立诚信观念,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会计行业“不诚信”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从美国的世界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破产到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厦,无不反映了会计诚信的丧失。反思会计行业为何不“诚信”,要“做假账”呢?尽管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但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轻视职业道德教育

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在会计教学中,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校很少,有的虽然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大多属于公德方面的。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诚信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一旦面临道德冲突时就无所适从,我国逐渐形成了会计犯罪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归根结底源于会计诚信教育不到位。

2.缺乏诚信教育成果的测试和评价机制

在专业的考核、教育过程的监控、教育成果的测评等方面,强化专业能力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缺乏诚信教育成果的计量,使诚信教育处于失控状态。

三、培养诚信会计人才的思路

诚信建设的根基在于教育,尤其是培养大量会计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结合会计行业特色,构建诚信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六个环节――校园文化教育、课堂教育、常规教育、专题教育、开放教育和建立诚信惩罚与约束监督机制,采取六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开设诚信教育课程、日常生活活动、入学和考试教育、实践锻炼、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现六个目标――营造校园诚信氛围、提高诚信意识、培养诚信素质、养成诚信习惯、锻炼诚信意志、使诚信教育制度化,培养诚信会计人才。

1.校园文化教育

校园是文明的摇篮,对学生真诚守信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以诚信为主体的学术、科技、艺术等文化活动,开展广泛的宣传。充分调动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班集体的积极性,举办签订“诚信承诺书”活动,评选“诚信团支部”、“诚信班级”、“诚信之星”,举行“助学贷款还款承诺”签字仪式,积极营造校园诚信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诚信情感。

2.课堂教育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1)开设会计诚信教育的有关课程。开设《会计诚信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诚信案例缺失》等课程,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现象予以讲述,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2)革新教学方法。应采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改善我国目前会计教学枯燥、抽象的现状,另一方面能够解决会计教育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实现会计教育课堂化向社会化的转变。使会计诚信原则和规范真正深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骨子里,成为他们的性格特征,从课堂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3.常规教育

结合日常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第二课堂的自我教育活动,以“八荣八耻”作为标尺,去衡量自身的日常言行,引导学生制定以诚信为核心的宿舍文明准则,以诚实负责的态度处理日常琐事,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诚信素质。

4.专题教育

新生入学,聘请知名专家,以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企业“不诚信”的典型事例为素材,告诉学生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会计行业“不诚信”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教育学生不仅要做专业会计,而且要做诚实会计。考试前,开展“无人监考、诚信考试”活动,使学生在考风考纪上主动做出诚信承诺。就业前,进行会计诚信专题教育,使学生能自觉得如实填写自荐书,履行就业合同,养成学生的诚信习惯。

5.开放教育

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实例讲解,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规范学生的会计诚信行为,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会计工作中,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正确地把握自己,锻炼诚信意志。

6.建立诚信惩罚与约束监督机制

诚信来自于严格的制度监督。高等院校应建立在校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前,详细记录和考核其在校期间的诚信情况,既可作为约束、激励的手段,又可作为今后就业的评价依据。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呼唤诚信,会计行业需要诚信。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牢记总书记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箴言,将之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植根于学子心中,成为他们新的座右铭,培养既有一流的专业技能,又有正确荣辱观的诚信会计人才。

上一篇:格式合同免责条款的提请注意义务 下一篇:论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