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教学中学生“网球肘”形成原因与处理措施探讨

时间:2022-07-22 11:34:52

羽毛球教学中学生“网球肘”形成原因与处理措施探讨

摘 要:“网球肘”因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而得名,在羽毛球教学中学生“网球肘”的形成原因有学生因挥拍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合理,运动负荷过大等。处理措施包括早期、急性发作期和一般急性发作期的处理措施,根据症状的轻重、疼痛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羽毛球 “网球肘” 原因 处理

“网球肘”因网球运动员易患此病而得名,它的医学名称为肱骨外上髁炎,包括肘关节范围内的滑囊、韧带等组织的多种损伤。凡是经常用力做伸屈手腕和肘部以及前臂旋转动作,典型的如打网球、羽毛球的动作,使前臂肌肉过度牵拉造成损伤,都容易引起“网球肘”的发生。除了网球运动员外,家庭主妇、砖瓦工、木工等长期反复用力做肘部活动者,也易患此病。他们由于长期的劳损,使附着在肘关节部位的一些肌腱和软组织发生部分性纤维撕裂或损伤,或因摩擦造成骨膜创伤,引起骨膜炎。主要表现在肘关节外侧疼痛,并向前臂外侧放射,握物无力,在拧螺丝或挤毛巾时,局部疼痛加剧。患处有些肿胀,可摸到骨质的增生隆起,压痛明显。要确诊此病,可做旋臂屈腕试验,方法是将肘关节伸直,腕部屈曲,然后将前臂尽量向后、向外旋转,此时如果肘部疼痛加剧,即说明是患了“网球肘”。羽毛球运动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运动,但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患上“网球肘”,令其学习与运动受到影响。本文拟对羽毛球教学中学生“网球肘”的形成原因与处理措施做一探讨,以期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羽毛球教学中学生“网球肘”形成原因

1.从击球动作分析。学生挥拍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合理,是造成“网球肘”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1)反手击球时,没有有效地运用身体力量,而让手臂过于发力,肘部过于急速伸直。(2)正手击球时,没有靠转腰、转肩的力量,而用手臂强直打球,即直臂打球。(3)一味地模仿职业球员的大力打球动作,而没有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特点,选择恰当的击球方式。(4)打球时不能经常击中前区,击球时肘部常常远离身体腋下。(5)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打的“软”球,过于大力地回击。

2.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分析。学生在打球时肘部所承受的冲击和震动是造成“网球肘”的根本原因。每个人的肌肉、关节、韧带的运动能力都有一定的极限。当击球动作的力量、旋转超过了手臂的正常承受能力时,长期积累,就会使前臂的肌腱纤维因反复过度牵扯而劳损,形成“网球肘”。有时,也因为网球拍的减震效果差,穿弦磅数过大,增加了手臂的负担,从而形成了“网球肘”。

3.运动负荷过大。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运动负荷又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个方面。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比关系,即提高负荷的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负荷的量;增加负荷的量,则要相应降低负荷的强度。学生在羽毛球学习和练习中如果负荷量增加或负荷强度提高都会增加学生的疲劳感,从而导致“网球肘”的产生。

二、羽毛球教学中学生“网球肘”处理措施

当形成了“网球肘”时,根据症状的轻重、疼痛的程度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早期症状,疼痛较轻时,可采用按摩和理疗的治疗手段。如果继续打球,要在肘部缠绕弹力绷带或戴上护肘,这样可以减轻疼痛的发生。如果疼痛减轻,就可恰当、慢速、多次地做橡皮带的恢复练习。

2.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应以静养、休息为主,决不要临时绑上绷带或戴上护肘继续上场打球,那只会使病情加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冰敷来缓解疼痛,冰敷时间以10―15分钟为适宜。

3.一般急性发作期,待疼痛减轻后,可缓慢地做些适当的练习。在受伤后的三个星期内保证不重复做造成损伤肘部的动作,以后可逐渐练习改进过的技术动作,两个月后方可参加正常练习。在受伤后的练习中,应在前臂粘贴长条支持保护带,来减轻打球时对肘部的影响。一般慢性“网球肘”的治疗多采用手臂的各种伸展运动练习来缓解伤痛。

“网球肘”是慢性损伤性炎症所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上场之前充分活动各关节,打球之前要挥几分钟空拍,戴护肘,限制学生致伤动作的发生,经常纠正学生的不良与错误姿势,增加肌肉力量练习,这些都是预防“网球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胜淳等.网球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7).

[2]曲绵域等主编.现代运动医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王亦璁等主编.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上一篇:对体育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的探讨 下一篇:有关高校篮球选项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