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思维因素,培养创新意识

时间:2022-07-22 11:12:30

【摘要】3.骆驼:样子很丑陋,但它长途跋涉,行走在千里荒漠,为人类服务。 4.煤炭:埋在深深的地下,但它可以燃烧,带给人们光和热。 透过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由于教师对“思维点”找得准...

挖掘思维因素,培养创新意识

科学家们的任何发明创造,开始时总是受到类似事物的启发,他们由飞鸟发明了飞机,由鱼鳔发明了潜水艇。倘若没有飞鸟、鱼鳔这些“原型”的启发,飞机、潜水艇的创造根本不可能。同样,教师如果凭借一篇篇具体课文的“原型”,挖掘其内容的创新思维因素,找准并抓住能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想象源”,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吸引儿童进入课文中所展现的画面、情节、意境;通过对某一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挥主体意识,积极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就益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发散思维,理解文本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离开主题去“发散”思维,只能使学生思想涣散。一般而言,文本主题都在重点段体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应当紧紧围绕题旨,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使文本主题得以再创造。例如,我在执教苏教版六下《夹竹桃》一课时,紧紧抓住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情景这一重点段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好多小学生不关注也没有仔细目睹过夹竹桃,更不明白“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美丽的花”,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缘由。为此,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夹竹桃的生长过程及月光下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地方,感受与院子里其他14种花的不同之处。通过朗读、体味和概括,进一步获得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内在美”以及其他花的“外在美”的不同品格。这种思维过程,是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的概括。随着学生的抽象思维伴随着夹竹桃的形象的转变,我进一步拓宽文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或人物)也向夹竹桃一样,不喜欢外在,而喜欢内在,样子不是最美,但给人一种美感呢?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热烈,思维积极主动,一下子就列举了十多种事物。

1.清洁工人:整天和垃圾打交道,但是却给人们带来清洁的环境。

2.陪练员:虽然不能参加正式比赛,但为了培训冠军,整天默默地工作。

3.骆驼:样子很丑陋,但它长途跋涉,行走在千里荒漠,为人类服务。

4.煤炭:埋在深深的地下,但它可以燃烧,带给人们光和热。

透过学生的回答不难看出,由于教师对“思维点”找得准,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就能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懂得作者喜欢夹竹桃的根本原因。可见,如果不是抓住根本点进行启发,而是在枝节问题上问这问那,这种“扩展”思维只能说是徒劳无益。

二、发展思维,充实文本内容

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学生阅读的教材,在行文处理上常常留下想象的余地,或细描或简略,或含蓄或省写,充分地利用这一余地,准确无误地把握文本主题的实质,启发学生思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机会。如,苏教版《司马光》一课,为了进行反衬,作者写别的小朋友“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教师抓住这一描写启发学生思考:“他们到底是怎么叫,怎么喊的?”学生一经启发,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就被打开:

1.“不得了啦,有人掉进水缸里啦?”

2.“喂,快来救人哪,有人落水了!”

3.“快跑!快跑呀!吓死人啦!”

……

再如,抓住课文中别的小朋友慌成一团,可司马光没有慌,而是用石块砸缸救出了那个小朋友。据此描写我启发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1)课文里只写了司马光怎么做,而没有写他想,这是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孩子落水,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所以……(2)如果时间允许他思考,他会思考什么呢?学生通过想象,悟出这样的道理:解决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小朋友掉进水里了,只有让他离开水才不会淹死;而“大”水缸里掉进的是“小”朋友,在场同玩的也只有几个“小”朋友,所以无法将人离开水,只有设法将水离开人。两个问题的启发,进一步丰富了文本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三、重抓训练,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坚持走发展语言的路子,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因此,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要紧紧结合语言训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文本语言,发展语言的能力。例如,教学《自相矛盾》这侧寓言时,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引领他们自己揭示寓意,学习初步的推理方法,有位教师设计了两种句式进行语文文字训练。

【训练1】师:这个人以为自己的盾很坚固,什么矛都不能戳破,然后又夸口自己的矛最锐利,什么盾都能戳穿。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你认为会像他说的那样吗?(媒体出示:“如果……或者……或者……”)这样的语言训练,可让学生得到自相矛盾的结果以及原因所在。

【训练2】为了使学生对寓意理解准确,做出积极的判断,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这个卖矛和盾的人想象办法,看看怎样可以避免言行不一。(出示:“我的……只要……就不大可能……”)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通互动,共同探讨,思维活动从已知的否定判断,推出一个肯定的判断。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使学生语言的能力在创新思维中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新安小学)

上一篇:让健美操广泛进入体育课堂,增强学生健康 下一篇:和谐彰显思想政治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