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教版新增课文《河中石兽》

时间:2022-07-22 07:50:46

摘要:在2013年出版的最新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对老版教材的课文有所增删,《河中石兽》就是增加进来的其中之一。该文所讲之事因为其充满哲理性和趣味性等优点被人们广为熟知,但作为教材使用却又存在着质疑的观点,本文分别举出了这些不同的看法,从不同方面来解读这只“河中石兽”。

关键词:河中石兽 教材 褒奖 质疑

Introduction to 2013 PEP new text 《river full beast》

huxu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liberal art colleges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Published in 2013, the latest in the Chinese textbooks for grade seven top volume, to add or delete original teaching materials of the text, the river full beast is a increase in one of them. This paper speaks of things because it is full of philosophical and interesting etc widely known by people, but used as a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re is a question the point of view, and this paper cites the these different view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o interpret the "river full beast".

Keywords: river full beast textbook praise doubt

文章《河中石兽》今年作为课文被选入了最新出版的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25课。该文选入教材,此次并非首例。在此之前,《河中石兽》是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27课,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也是沪教版五三制六年级下册第30课(题目有所改动)。这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把它选作课文,说明了这篇文章的确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同时也发现有一些不赞成的观点,我们来一一看一下,对这只“河中石兽”的可定与质疑。

一、“石兽”的来历

《河中石兽》选自纪昀编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原文如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文章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僧侣和讲学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位置找到石兽,最后老河兵说出石兽在上游,并在上游找到了石兽。文章告诫人们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二、“石兽”的优点

自从这篇文章产生以来,对其的褒奖很多。只要讲到《阅微草堂笔记》,一般都不可避免的提到《河中石兽》,以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本身对于《阅微草堂笔记》的重大意义。现在我们来具体来看看它的魅力。

首先是文章的语言方面,其特点是“质朴简洁,清新淡雅”、“读后却没有晦涩冷僻的感觉”, [2]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用短短的200多字就描述清楚,并且有一定的情节,加之叙事和议论。所以还有人评价它“用词准确生动,行文干净利落,无一废字。非大手笔,不能如是”。 [3]它得益于纪昀简朴、明快的语言风格,又是纪昀此种风格的代表之作。

其次是在叙事方面。前面介绍到《河中石兽》的文章寓意是嘲讽那些想当然看待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思维方式。有学者认为文章“隐隐地显示了一种辩证的思维,这也许是此书步武《论衡》的地方”。 [4]所以整个文章颇有“杂说”的味道。

再一点,就是有人认为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很富有哲理的一篇文章。即在文章中最后一句话,在讽刺讲学家的同时告诫人们,有理论,更要关注实践,不要凭主观臆想去办事,而这些哲理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再后来,也有人认为他有社会新闻性方面的价值。因为它“可读性强,满足受众的阅读兴趣”, [5]通过讲学家与老河兵对石兽的位置判断正误,一方面批判“讲学家”似的人,另一方面“表达了对以老河兵为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钦佩”, [6]因为其趣味性十足故事流传了下来。

《河中石兽》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受到各种版本教材的青睐,但是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许多反对的观点存在。

三、对“石兽”的质疑

首先,有人就对老河兵的身份和事件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觉得“老河兵的见识、口吻都与其身份不相称,怀疑是纪昀本人的化身”。 [7]原因是这篇文章是用来讽刺“讲学家”似地人的,且纪昀自己不是研究物理的,为什么讲学家的就错,老河兵的就一定对。这些也许都只是为了文章需要而设定的,并不真实。

其次是对其中所反映的物理知识产生了怀疑。文章中的老河兵只考虑到沙、石兽和水的关系,却未曾考虑石兽的性质、沙的性质和流水对沙的携带作用。所以“求石上游,不亦癫而又癫乎”。 [8]在网络上也有人认为为考虑到石兽的重力问题和随着泥沙对石兽的掩埋,河沙的冲刷作用会减小的情况。

基于以上两点,有些人认为这篇文章应该从教材中删去,一是对初一的孩子(从前面可知主要是作为初一的教材,初一没有物理课)理解这么复杂的物理现象有难度,二是本来这篇文章选自选自《微阅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姑妄听之的意思就是说你随便听听就好了。不足作为教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就可以“在教材的某一处,增添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依据所学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有条件的,可以引导学生用较客观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教参之

下转第186页

上接第11页

中,补充相关内容,给予合理的、科学的阐释,以解答读者的疑惑”。 [9]

参考文献:

[1]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01

[2]刘保忠.《阅微草堂笔记》艺术二题[J].明清小说研究,1991,04

[3]甄小泉.《阅微草堂笔记》精华诌议[J].河北师大学报,1986,01

[4]杨义.《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智慧[J].中国社会科学,1992,02

[5][6]许文傅.《阅微草堂笔记》的社会新闻性[J].新闻爱好者,2010,08

[7]吴波.《阅微草堂笔记》寓言型特征及叙事模式[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06

[8]刘金.石兽“溯流逆上”的质疑[J].书城,1997,02

[9]张燃.求石上游 癫而又癫[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2

[10]韩正立.《河中石兽》应慎重选入中职教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11

作者简介:胡雪(1993-),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1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上一篇:论新时代下国学创新性传承与推广平台建设 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光荣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