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下国学创新性传承与推广平台建设

时间:2022-09-08 08:51:23

论新时代下国学创新性传承与推广平台建设

一、国学现状

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其宽至由古至今的一切思想、文学、技术。中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精华与灵魂所在,它不仅包含着无数先哲的智慧结晶,更缔造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人文精神,成为中国长久发展中重要的软实力。

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年等事件使国学的延续承受重创,国家以及国民对国学的传承与推广均略有忽视。

幸运的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视国学教育的政策陆续出台。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类似的文件不胜枚举。经对此类文件的总结,当前我国国学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主要依靠国学教育在推进,虽然近年来中小学课本中不断加入国学文化的教学内容,社会上“现代私塾”、“国学讲堂”等教育机构也不断开办,但由于各方利益诉求的不一致,国学传承与推广现状不容乐观。

二、国学发展主要矛盾

由上述现状可知,当前国学发展存在多处矛盾,通过调研,我们主要总结得出以下三点:

1、学校与教育制度的矛盾。在迫切需要高技术人才的21世纪,多数学校以培养高分人才为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况且,国学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仅由老师教授,便缺乏了国学的熏陶,学习效果不佳。

2、家庭教育与国学的矛盾。随着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如今大多数父母只希望孩子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对其考试成绩多加关注,却忽略了其“成人”的教育,丢失了作为炎黄子孙之根本。更有甚者以国学为筹码,歪曲了国学传承的根本目的。

3、社会环境与国学的矛盾。在国家发展的转型时期,国民的生活方式已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变化使得传统的国学教育与当前社会不相适应,而政策与经济支持力度仍有所不及,许多历史文化博物馆尚不能免费开放,使国民缺乏体验认识,减弱了国学的感染力。

三、新时代下国学的创新性传承

新时代下的国学发展必须要适应国情,使其为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国学的传承首先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求同存异原则。对于国学的传承必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在国内外仍有很多学者在为取得一致看法而争论,过多的判断与否定,必然影响国学传承的延续性,求同存异势在必行。

2、和谐原则。作为中国国民,我们有义务将国学代代传承,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大部分群众我们必先加以引导。此外,国学的传承不可过分功利化,应使其与日常生活相和谐。

3、多样性原则。对于国学,每个人的看法、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尊重他人,包容别人的看法,避免盲目论断,为国学注入不同血型的新血液。 由上文可知,新时代下国学的传承最主要途径即国学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国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方面。学校是教育之本,拥有最全面的教学条件,在国学传播的内容上要打开思路,除诗词、道德外,我们要拓宽其教育面,图文并茂地将建筑、医学、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知识进行传授。其次,新时代下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避免学生迷失方向,并在细节上将国学进行渗透,激发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渴求,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家庭方面。家庭是国学教育的先锋队,家长要首先认识到国学传承的重要性,将国学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以自己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方法熏陶孩子,如孝敬老人、诚实守信等,让国学传承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使孩子民族精神的培养、性格品行的塑造得到持续影响。

3、社会方面。社会的国学教育不同于学校和家庭,它的受众是多样性的,因此需要政府领导的支持。其主要出发点有以下几方面:

(1)、文学作品。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不仅仅是依靠书本,相关部门不妨在不改变事实的基础上将其以更为吸引人的形式传递给大众,如对青少年来说,电子刊物反而更为接受。

(2)、社区活动。社会国学教育的受众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我们不妨以社区为单位,在社区公益活动中加入国学的相关成分,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如对戏曲、对传统服饰礼仪的学习研究等。

(3)、媒体参与。现代社会,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不仅起着广而告之的作用,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媒介,宣扬国学,抵抗西方文化的无限制入侵,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新时代下国学的推广

放眼国际,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一次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将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展现给了世界;2007年,温总理将广涵我国思想精华的《四库全书》作为国礼赠与日本,在日本得到了良好的回应。国学的推广范围不仅仅再是国内了,将我国的国学推向世界,用我国的国学去征服、统领世界,才真正让国学文化得以致用。

然而,当前我国在国内外对国学的推广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央视著名节目《百家讲坛》在创作伊始,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但收视率仅有0.02%。改版后,于丹、易中天等人对国学名著不同寻常的讲解反而为其赢得相当一批追随者。过去,国学的宣传离不开身着长袍,手拿折扇,如今,像他们这样的讲解反而拉近国学与生活的距离。但此行为引来了大批学术研究者的举牌抗议,各界媒体争论不休,这样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对国学进行了推广,使国学这门艺术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们的脑海,为日后国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里,都举办了孔子学院,开设了研究中国文化的课程,更有许多学生赶到中国参拜孔庙。既然中国国学在国外如此受宠,那中国大可以借此机会将国学进一步推广出去。例如,在经济方面,当前国际的商业竞争相当激烈,传统的道家思想、中庸之道无一不可应用其中以调节心态、寻找商业契机;在文化方面,2014年青奥会期间,众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参赛观赛,我们便可借此机会,将国学文化融入民俗表演、风俗餐饮等,再借机发放相关宣传手册,以此摆脱故有的人文讲座,为国学的宣传增添声色;在传媒方面,韩国的大长今尚能在中国长驱直入,那中国何不能创作出富有我国国学底蕴的影视作品在外国掀起波澜呢?

结语:中国的国学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通过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相产生,国学的传承与推广志在必行。着眼当下,致力于解决当前国学发展的矛盾,让中国国学走向世界,让新时代下的国学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把利刃。

上一篇:我国公民即将有一生唯一信用账号 下一篇:浅谈人教版新增课文《河中石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