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动性趋紧之探讨

时间:2022-07-22 01:18:54

货币流动性趋紧之探讨

摘 要:货币流动性问题事关国家金融业的安全,更深刻影响甚至主导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之状态。中国目前出现的“货币趋紧”现象,是在实际货币严重超发,M2快速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显著体现了货币流动性不平衡及货币政策导向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对这种问题的理解与解决,必将影响经济尤其是投资政策的得失成败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从货币流动性趋势的现象来分析其成因、探讨其根源、寻求与其内在规律相一致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流动性趋紧;货币政策指引;市场化改革

2012年初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货币流动性不足呈现出逐步趋紧的态势,导致资金价格步步趋升,尤其从 2013年6月以来,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迅速上升,以隔夜拆借利率涨势最为突出,从4.5%到10%,以致达到13.444%,不断创下银行同业市场的新纪录,在此推动下,中短期资金价格一路飙升,活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一度达到11.621%,打破了2007年银行同业市场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另一方面,同期中国广义货币量(M2)余额已超过100万亿,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又明显放缓,几种状况的叠加,更显得此次流动性趋紧的现象非同寻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货币流动性趋紧的状态下怎样做才能既能维持货币的流量与整体经济的适度均衡,又能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及整体上一个台阶起到货币政策指引作用,在“趋紧”的状态中推进金融及经济的市场化改革,确实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货币流动性趋紧问题下的货币投放量状况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都需要具备和保持基本经济结构的协调性。中国经济体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部分,要维持经济体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投放一定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量要与经济体运转所需要的量适度均衡,才能抵抗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一般情况下,衡量一国货币供应量的方法就是观察经济货币化指数,即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供应量与GDP之比,日本241%、德国175%、法国158%、澳大利亚103%、美国90%,而中国高达188%,并且还在持续上升中。2013年5月底,中国广义货币量余额达到104.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这个数字是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1.5倍,但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1/3。中国的GDP的计算,并没有剔除通货膨胀率,如果考虑到其中的通货膨胀因素,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膨胀问题就应该更为突出,可能要接近日本的指数。虽然不同的国家都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比较而言,中国在全球货币膨胀国家中最为严重。这是在中国近几年来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率指标中得到验证的。显而易见,只有在货币供应量严重超额投放时,一国经济才可能会出现持续性的通货膨胀。2013年1~5月中国M2平均余额增速为15%以上,截止2013年6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外汇储备3.50万亿美元。

二、货币流动性趋紧形成的主要原因

1.2013年下半年,央行一改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收紧银根。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信贷的基础。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采取了应对措施,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央行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这些过量发行的货币以及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保住了一些本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但最终导致货币流动性泛滥。

按中国银行业的惯例,每年的6月和12月都是银行业月末和季末的双重考核期,银行为了突出业绩,存在着“借钱”弥补资金不足的冲动,因而该期间一直是中国银行业历年来的资金需求高峰期。鉴于此,中国中央银行通常也会在资金最紧缺时进行干预,注入一些资金,用以平折资金价格。长此以往,中国许多金融机构逐渐对中央银行的这种行为产生了依赖感,误以为只要金融市场出现危机和需要,央行总会放款救市。

2.我国的虚拟经济占用了大量资金。(1)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即所谓的影子银行为了获取高利息而通过银行理财业务将大量资金进行体系内循环和空转。由于受到监管部门对贷款利率的控制,银行放贷收益往往低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了获取更高收益银行业通过金融创新等途径,将大量资金通过理财等表外业务来躲避银监会的监管。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约为14.63亿元,占中国银行业当年总资产的11%,占中国当年GDP的29%。

(2)中国虚拟经济市场规模近年来扩张过快、过大。各种地下虚拟经济市场交易活动频繁,如、纸黄金,明目繁多的各种指数交易等。期货市场规模近年来的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2013年期货市场新上市和即将上市的有国债期货、沥青、动力煤、铁矿石、纸纤维板等。以金融系统为生的各种“资金空转”和“炒钱”现象也比较严重,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影响了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减少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3.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为保持经济增长幅度,地方政府大肆投资拉动经济,从而导致债台高筑,据估计2013年仅中国地方政府负债就已经突破20万亿元,一些国际机构甚至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达到24万亿元。虽然有关部门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还未到危险边缘,就中国政府的收入规模来看尚可接受,但是,巨量的债务会令货币流动性梗阻雪上加霜。此外,中国企业的负债率一直较高,也是长期影响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债务经济实质上是当代人提前消费了未来人类的福利,从而有可能降低人们未来的福利水平,更为可怕的是,债务市场所产生的偿付违约,潜藏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资金链因偿付违约很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4.资金外流、外逃现象严重。由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复苏现象,各种经济数据逐渐增强,对世界资本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从而导致许多国家的资金外流,2013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结售汇余额就开始出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从2012年12月的509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5月份的104亿美元,美元流入的减少表明了中国用于兑换而投放市场的人民币流量的减少,其次,资金外逃问题也很严重,据统计,中国官员中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导致每年外逃的资金高达1000亿元以上。再者,由于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导致企业家大量移民海外,这也使资金大量的外流。过去从外国进入中国的热钱较多,但现在却相反,外国的一些生产线已经开始撤离,如德国、日本等国的生产线撤出中国大陆,把资金也带走了。还有台湾、香港的资金也在撤出,李嘉诚带头抛出了大陆的不动产。总而言之,这一切都加剧了国内流动性趋紧的态势。

三、解决货币流动性趋紧的办法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遵循市场规律,坚持稳定的中性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疏通”与“引导”并举的方式。国务院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四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这就需要其保持定力,稳定宏观政策,创新调节方式,压缩行政开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资金,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2.以历史教训为戒,不能再靠发债搞投资拉动经济的饮鹤止渴的办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年国家用4万亿元的投资和10万亿元的贷款,把GDP增长拉到8%以上,只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经济增速就开始连续5个季度下降。2012年5月后,许多地方又通过政府融资募集了巨额资金投进城镇化建设。这些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是回报率很低,甚至是没有回报的,还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死城”、“鬼城”。从目前的现象来看,仅靠强势政府而不是市场经济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支持高速增长。如果这些体制不改变,粗放的发展路线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都是很难改变的。

3.以金融理论创新来规范金融行为。货币供给是可控的,政府能够控制供给量。货币需求却是一个无底深渊,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一个陷阱,特别是在虚拟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安排虚拟市场,排除电子信息产业即虚拟经济体中的非实体经济,如证、期货,各种有价证、指数、地下炒货等,可根据经济体制保持一定的投入比例,从而拉动利率的增长。

目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货币的流动性管理,从货币流动性的方位来讲,我国货币流动性需要与经济的增长、资产价格和经济周期的协调相结合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货币流动趋紧的方位来讲,我国货币流动要从管理上着手,从而来保证货币流动的均衡性,并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与创新,还要倡导节俭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方式,缩减不必要的支出,厉行节约经济,更要优化投资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既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又要深化改革,做到以改革求创新,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民生,以改革求和谐。

参考文献:

[1] 吴建华. 货币流动性趋紧之探讨[J].经济社会,2011,08.

[2]孙建龙. 货币流动性趋紧之探讨[J].金融研究中心,2010,09.

上一篇:浅析中国历代农民阶层的“中国梦” 下一篇:基于特有性人力资本视角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