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2-07-22 11:43:34

教育改革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

郭华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上发表的《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主体教育实验18年回顾》一文,是一项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所得出的一些重要结论,恰是多年萦绕在本人的脑海中,未能想好且又没有表达出来的,我深表赞同,并很受鼓舞,愿意作一点解读,与读者、编者、作者交流,如有误读之处,请批评指正!

本人觉得,这篇文章至少在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上,富有建设性,很有启发性,需要并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

一、正确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及其重大意义

文章解剖、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共同设计实施的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这个实例。通过解剖、分析这个个案,它比较具体地探讨了究竟怎样正确地进行教育实验改革或教育改革实验①。文章所论甚详,最主要之点是:第一,教师必须真正成为改革实验的主体(还包括学生、家长),坚决突破专家提出方案、教师认同执行、外加培训的模式。这是关键的关键。第二,坚持在现有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渐进改造,一开始只能有一个大致的设想,不预先设计一个确定的“完美”的课程教学体系,认为这是正待探索的。自觉防止大破大立,打乱现行学校秩序,另起炉灶。第三,理论学习研究紧紧结合实验开展,成为教师本人进行实验需要的自觉要求(所谓“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真正积极热情,富有成效,能够持续,没有搞形式主义,因而也就无所谓负担,并创造了个人钻研、相互交流、专家讲座自然结合的形式。所举办的专家讲座,主要属于“充电”性质,提供科学发展、教育发展前沿信息、动态,以资启发,作为参考,基本上没有专为实验而硬性规定的培训……这些,不仅具有一般理论意义,而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联系对照当今的某些实际情况,那么,20年前就有了这种认识并这样做,实属不易。虽然不能认为已经做得很理想,但值得好好总结经验。

这篇文章着力探讨教育改革实验这个问题。这确实把握到了当今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焦点。文章揭示了教育改革实验的重大意义。今天,现代教师,如果不能作为主体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就很难有效地促进其专业发展和成长。而通过教育改革实验,使一般的教育实践渗入了探究因素,由自发转化为自觉,由经验逐渐理论化。由此,具有新的形象、真正的现代教师,也就脱颖而出。安阳教育改革实验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涌现出一大批多学科、运用多样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结合组成的教师明星团队。这一经验与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实验以及我国众多教育实验,可以相互印证。因此,教育改革实验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文章也指出,除了对现代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具有重大意义而外,它还对我们自己创生新的教育思想理论,生成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检验(选择、改造和发展)外国引进的教育理论等,都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作者敏锐观察到并明确指出,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或专业成长,已经跟他们世世代代父祖先辈们大大不同了。古代且不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或专业成长的典型模式,简单说来,就是任职前在(师范)院校专门接受教育,主要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技能,配合着一定的实践作业(教育见习、实习);然后,进入学校任职,主要的乃至唯一的在教育实践中学习,教学相长。

如今不同了。在职前理论学习和在职实践学习之间,加入了一个改革实验的环节。正如该文反复论述的,已经把实践、实验、理论三者融为一体了,教师已经一身三任,集实践者、实验者、理论研究者三种角色于一身了。这不是简单多了一个中间环节的加法问题。多了这一新的环节,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的结构整体机制,起了质的变化。其具体内容,以及三者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联系等,该文都作了论说,不必赘述。

这一新的变化或新机制的出现,发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对于教师(师范)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要有新的思考。比如说,如果不在教师作为主体进行改革实验上狠下工夫,而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今天所实行的形式上的各种教师培训,恐怕不是选择的上策,因为跟职业技术不同,教育是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工作,它所需要的品质和条件,如理性思维、人格、教养、创新教育理念的酝酿和确立等,远非一般培训所能满足和达成的。又比如说,完全抛弃现有教师(师范)教育的做法恐怕也是不妥的。职前侧重学习理论,在职侧重实践学习,还应该相对分工,而不能混淆不分。有一种意见,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应该也侧重实践学习,或曰成为“准教师”。又有一种意见,要求在职教师在理论上也应该像专业教育理论家那样。我们认为这两种意见都是不全面的。……如此等等。总之,需要很好地深入研究。

三、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条必由之路

这篇着重论述教育改革实验的文章,对于我们探索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路径,也给了重要的启示。通过教育改革实验的路径,可能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条新的必由之路。它完全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的认识论路线,也符合从一般到个别和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法路线。而且,教育改革实验把理论和实践之链更加紧密、精致地贯通起来,把从一般到个别和从个别到一般这两者统一融合了。它的简化、典型化的特点,大大缩短了行程,而且增强了精确性。例如,实验总要根据一定的理论,而这是经过价值的和科学的精心选择的理论。理论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而这“实践”毋需诉诸长期、广泛的历史社会实践。它既是从一般到个别,又是从个别到一般。如此等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今天,真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经由教育改革实验。

当然,这需要理解其实质而不能泛化或绝对化。古往今来许多杰出的教育理论的创造,并没有经由教育改革实验(甚至教育实验还未出生)。即使未来的岁月,对诸多教育问题进行高度抽象的形而上的哲学的思考,而不诉诸实验,也是不能否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断然说一般的教学实践下教师就不能发展成长。现实的问题是,有的论者,对于课程改革这样极其实际的事情(抱着确定的实际目标,硬碰硬的实际行动,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结果),在所谓的“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口号下,主要专注于搬运国际上某种教育理论,既缺乏实践基础、又未经过实验检验得到确立,便遽然把它说成“理论创新”,而且设想一经“本土行动”,就可创新出来前所未有的课程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情况,强调真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经由教育改革实验,不算是多余的。不经过教育改革实验,其理论不仅不能转化为我们的教育实践,而且经过我们的教育改革实验的检验,能够鉴别其理论的真伪,做出正确的取舍选择。果不其然,反观十年来的课程改革,那些试图“介入”其中的“新课程理念”,即从外国搬运来的、缺乏实践基础、未经实验检验确立的所谓创新理论,经过我们的教育改革实验的检验,情况如何呢?并没有生成出什么像样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它的真理性、适合性、可行性、有效性……都是有疑问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现实的例证。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还想谈几点感想。第一点,这篇文章所采取的方法和体现的学风很好。它不是泛泛空论,而是善于捕捉焦点问题,解剖麻雀,切实分析具体事实,总结典型经验,从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这在今天大家公认学风不怎么好的现实情况下,是很值得称道和应该提倡的。第二点,有一丝缺憾感:题不副文或名实不副。文章主要研究论述的是教育改革实验,教师专业发展只是其重大成果之一。题目主要标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关于教育改革实验本身及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等内容的研究成果,则相对淡化了;而且,即使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文章不是一般谈论,其可贵之处在于探讨了其新的机制即重点在于机制,而题目也未能突出出来,把它遮蔽了,减弱了文章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涉及内容很广,从不同视角研究者众多。这篇文章尽管很突出,也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一个方面,而题目标上“我国……”这种字样,有勉强拔高、大而不当之嫌。这些,可能是作者与编辑沟通不够,共同推敲不够!科学是严格的,应该力争实事求是,但愿并相信广大读者能看得出来并予理解。第三点,提一个希望。这篇文章作为一项研究成果,还只能小心说是提出了问题,而不能轻易说解决了问题。文章所剖析的教育改革实验个案,虽然很典型,具有普遍性,但它本身并非已经完美,对它的总结研究工作更需要加强;并且毕竟只是个案,还需要研究更广泛多样的教育改革实验,才能充分说明问题并检验所得出的结论。

注释:

①作为实验,它是改革的;作为改革,它是实验的。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可以互相称谓。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一篇:书道二十讲(十九).书道之研究 下一篇:从“面对面”到“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