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

时间:2022-07-22 06:39:29

产后出血的防治和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11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发病原因及护理要点。结果:11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尿潴留。31~35岁及多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结论:准确诊断、及时抢救、有效的预防、体贴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至关重要。

【关键词】 产后出血; 预防; 护理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500 ml,是产科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产科死亡率最高的原因[1]。产后出血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体健康,甚至可危及生命。所以医护人员应足够重视产后出血现象[2]。笔者对本院11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4月住院分娩产后出血患者115例,年龄22~39岁,平均(28.4±2.3)岁。初产妇75例,经产妇40例。产后出血量为500~2000 ml,

平均(850.6±224.8)ml,其中失血量≤800 ml 70例(55.65%),>800 ml 45例(39.13%);失血量≤800 ml伴失血性休克5例(4.35%),>800 ml伴失血性休克13例(11.30%);产后2 h内发生出血患者100例(86.96%),产后超过2 h发生出血患者15例(13.04%)。

1.2 方法

1.2.1 产后出血的预防 (1)产前预防,产后出血须重视预防,积极预防可使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前及孕期加强保健,详细询问产妇,对高危妊娠或有凝血障碍等相关疾病,积极住院治疗。入院后,详细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对有无出血情况密切观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技能与素质,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必要时可提前在有抢救条件医院住院,可避免产后出血。(2)产时预防,密切观测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对产程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产时保证营养充足与充分休息、排空膀胱,避免产程延长、滞产、难产及产妇衰竭等出现。临产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防止产生分娩恐惧现象。若产妇出现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可给予适当镇静剂。尽早做好产程快产妇的接生准备,避免由于措手不及而使软产道损伤。胎头娩出时要缓慢,胎儿前肩娩出后,常规给予宫缩剂。第三产程切忌粗暴拧挤或牵拉胎盘,应耐心等待胎盘剥离,掌握正常胎盘娩出法,对于胎盘是否完整仔细检查,最后对软产道、宫颈情况进行常规检查,若有裂伤患者,立即缝合,可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产后出血现象。(3)产后预防,产后在产房2 h内对产妇生命体征、宫缩状况、阴道出血量及膀胱充盈等认真观察。仔细询问产后出现阴道间断或少量持续新鲜血流出的产妇的自觉症。对外阴情况进行观察,重视发生阴道血肿现象。鼓励产妇尽早开奶,促进子宫收缩,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产妇回病房后叮嘱尽早自主排尿,避免子宫收缩受到影响。产后24 h对子宫复旧情况须密切观察。

1.2.2 产后出血的护理 (1)临床急救护理,对孕产妇的整体护理需进一步加强,与产妇多交流,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加强信心,利于分娩。主动做好一切应急措施的准备,特别是危急休克患者,快速进行静脉通道建立,随时可进行输液,并将输液或输血速度严格按照要求操作,避免肺水肿、心衰或肾衰等的发生;遵照医嘱及时正确给予止血药或宫缩剂;对出血量、颜色及是否存在血块进行观察,找到出血病因,迅速抢救,降低患者的损伤;使呼吸通道保持畅通,吸氧,并进行观察;及时记录好各项抢救护理。(2)产后护理,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密切观察,产后2 h内持续按摩子宫,可刺激子宫收缩。产后对产妇局部会阴进行护理,用碘伏棉球擦拭会阴,2次/d,若患者部分水肿,采用利凡诺纱布湿敷;对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密切观察;为了防止尿潴留发生,及时排空膀胱,排尿困难患者,可留置导尿,24~48 h后,将导尿管拔出,叮嘱患者自行排尿。

2 结果

11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75例(65.22%),胎盘因素28例(24.35%),软产道损伤8例(6.96%),凝血功能异常2例(1.74%),产后尿潴留2例(1.74%)。22~30岁产后出血30例(26.09%),31~35岁55例(47.83%),>35岁30例(26.09%)。1胎产后出血30例(26.09%)2胎40例(34.78%),3胎45例(39.13%)。

3 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快速,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抢救组织,加强产前筛查度,做好围产期的各项操作[3]。准确评估产后出血情况,及时发现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相应有效处理。本文结果显示,31~35岁年龄段、多胎易诱发产后出血。由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较弱,易发生感染,须遵照医嘱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对患者体温、恶露情况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感染征象,使患者床单保持清洁,病房内保持通风,及时对消毒会阴垫更换。合理膳食,注意加强母乳喂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及含铁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使营养充足,纠正贫血,使体抵抗力增强。患者康复出院时,指导患者及家属继续观察,晚期出血一般在产后1~2周内发生,最晚可在10周内发生,应极度重视,避免严重后果发生[4]。总之,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助产技术及识别产后出血能力,熟练掌握产后出血抢救护理。全面救治、护理使死亡率及子宫切除率降低,使患者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的有效性提高。

参考文献

[1] 戴红燕,江晓东,姚爱红.难治性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2(3):26-27.

[2] 王秀丽.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8):93-94.

[3] 胡明霞.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急救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2(2):72-73.

[4] 史素珍.浅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6):216-217.

(收稿日期:2012-08-02) (本文编辑:车艳)

上一篇:43例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浅谈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