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治疗前列腺疾病应用进展

时间:2022-07-21 11:55:55

植物甾醇治疗前列腺疾病应用进展

[摘要] 综述植物甾醇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国内有关植物甾醇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植物甾醇对治疗前列腺疾病、抑制前列腺肥大、缓解前列腺增生症状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这些新用途的作用机制与植物甾醇具有解痉、改善微循环作用有关。

[关键词] 植物甾醇;临床应用;前列腺疾病

[中图分类号] R69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017-02

植物细胞膜中的主要成分――植物甾醇,又叫植物固醇,是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颇有益处。植物甾醇是以游离状态或与脂肪酸和糖等结合的状态存在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等各种植物的细胞膜中,主要成分为β-谷固醇、豆固醇、菜子固醇1和菜子固醇2,总称为植物甾醇。植物甾醇本是植物性油脂的非皂化物(或不碱化物),工业上是以大豆和油菜种子的菜子为原料提取制造维生素E时的副产物,或者来自制造米糠油时的非皂化物经提取、精制后得到的制品。研究显示,饮食中的植物甾醇通过影响脂蛋白新陈代谢的两种调节途径,破坏胆固醇的内环境稳定。

1 植物甾醇减少前列腺疾病发生的作用

有证据表明,与安慰剂组比较,植物甾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泌尿系统症状,其效果与非那司提(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药物)相同。

植物甾醇对减少男性前列腺肥大的发生和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学者将200例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20 mg β-谷甾醇,每天3次;另一组服安慰剂,连续6个月,并通过改良Boyarsky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量和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两组Boyarsky评分分别下降(6.7±4.0)分和(2.1±3.2)分(P

许多学者进行了一些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试图解释植物甾醇防治前列腺疾病的机制。研究发现,β-谷甾醇培养可以促进人类前列腺基质细胞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和增强蛋白激酶C-α的活性。研究表明,以β-谷甾醇培养液培养细胞,可增加鞘磷脂循环中两种关键酶磷脂酶D和蛋白磷脂酶A2的活性,促进鞘磷脂循环,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

植物甾醇对维持男性前列腺健康的功能被用来作为防治前列腺疾病的手段之一。美国Young Again Nutrition公司生产的防治前列腺肥大药物Better Prostate的主要功效成分也是β-谷甾醇。

2 植物甾醇抑制前列腺肥大和改善膀胱收缩作用

欧洲各国传统民间疗法中,自古以来即有采用以含植物甾醇萃取物作为治疗前列腺肥大症的药剂。近年来研究显示,虽尚未明确β-谷甾醇的作用机制,但认为β-谷甾醇具有抑制前列腺肥大、改善膀胱收缩等功效。现今,德国已确认植物甾醇可作为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用药。摄取量为25~250 mg/d,日本亦有许多临床研究支持该结果。

临床研究证实,摄取不同剂量的植物甾醇均有抑制前列腺肥大和改善膀胱收缩的效果,对尿频、夜间尿频、膀胱受迫、排尿障碍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植物甾醇抑制前列腺肥大和改善膀胱收缩的相关结果见表1~4。

表1 实验效果一

表2 实验效果二

表3 实验效果三*

*以50~80岁为对象,服用植物甾醇360 mg/d,服用3个月

表4实验效果四*

*以确诊前列腺肥大症12例患者为对象,服用植物甾醇360 mg/d,服用3个月

3 植物甾醇缓解前列腺增生症状的作用

在美国及欧洲,植物类制剂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原因是它被人普遍认为天然(非人工合成)、安全(虽然没有被明确证实)、容易获得(非处方药),保护前列腺增生且防止癌变。通常认为植物类制剂含有植物固醇,有缓解前列腺增生症状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①干扰腺体的前列腺素合成和代谢,产生抗感染反应;②降低激素结合蛋白浓度;③对增生细胞有直接细胞毒性作用;④减少5α-还原酶活性,活性DHTC 5α-氢睾酮生成。

此外,有学者进行整体实验和体外实验,对200例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进了为期6个月的实验研究,其中服药组所用药物为β-谷甾醇,并通过改良Boyarsky评分、IPSS评分、尿流量和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个月的β-谷甾醇治疗改善症状的效果可以维持到18个月。

[参考文献]

[1]赵国志,刘喜亮,刘智锋.植物甾醇及其产品开发利用(下)[J].粮食与油脂,2006,(3):3-8.

[2]王欣.植物甾醇的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34(2):98-101.

[3]刘荣华,李海涛.植物甾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J].中国医学前沿,2007,2(18):109-110.

[4]徐卓云.植物类制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5):41-43.

[5]韩军花.植物甾醇的性质、功能及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 28(5):285-287.

[6]王兆玉,陈飞龙,林敬明,等.小油桐叶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MS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5):45-47.

[7]李海英,徐继林,严小军.16种贝类脂肪酸和甾醇组成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22(1):48-54.

[8]王龙昌,顾莞婷,周岩民,等.植物甾醇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鸡蛋胆固醇含量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8,(6):34-35.

[9]王兆玉,林敬明,徐增富.小油桐生物活性成分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7,30(10):65.

(收稿日期:2009-12-10)

上一篇: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的治疗进展 下一篇: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