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时间:2022-07-21 06:30:48

谈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指阅读时对整句、整段、整部分直至整篇文章的总体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一、从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

1 题目分析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个“窗口”探视到文章的初步信息。可以通过剖析课题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例如《飞夺泸定桥》,分析“飞”字,得出与敌人“抢时间”,分析“夺”字,得出“攻天险”。抓住关键部分,再根据开头、结尾的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明白了:可以根据题目提几个问题,通过阅读,得出答案。如《鸟的天堂》,问:“什么叫天堂?”“鸟的天堂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它称为‘鸟的天堂’?”弄清了这些问题,就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抓重点段句法。找出文章重点语段,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语段有的在文章开头,起总括全文的作用,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一自然段,点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写“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有的在文章的结尾,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如《养花》的最后一段总结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有的在文章的中间,起过渡作用,如《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是过渡句,又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3 段意连接法。有的文章写的几种事物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就适宜用段意归并法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掌握了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各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写的是几个小故事,彼此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因果关系,如《将相和》分别讲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前两个故事是因,后一个故事是果,把三个小故事连接起来。就是将相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如初”的整个故事经过。

二、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

1 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作者在表达时,感情倾向明显,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或用描写,或用抒情,或用议论,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来。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写到最后,蕴含的感情喷涌而出:“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崇敬、爱戴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 依据含义深刻的语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的作者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隐晦含蓄的语言。道出言外之情。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要联系语段所在的具体语境来理解。例如,《荔枝》一文的最后一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区区九个字,蕴含了作者无可言说的痛苦之情、无法挽回的惋惜之情和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

3 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鸟的天堂》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从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入手

1 领会拟题的方法,首先要懂得给文章的题目分类:有用地点作题目的,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有以人物作为课题的,如《挑山工》;有用相关联的人或物作为题目的,如《蛇和庄稼》。又如《索溪峪的“野”》,要让学生分析“野”字的独特作用:题目抓住一个“野”字,即表现了索溪峪的景色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整体感受。最后,让学生试着给文章换个题目,在比较中领会文章拟题之妙。

2 领会表达的顺序。领会记叙文的表达顺序,常常要根据不同的题材来掌握。(1)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以时间为序的,如《开国大典》,从清早群众入场,到下午三点整的典礼的盛况。到傍晚时的群众游行,到晚上九点半的游行结束。有以事情发展为序的,如《小抄写员》,叙利奥偷偷替父亲写签条;叙利奥被父亲误解,默默忍受父亲的责怪,坚持帮父亲抄写;结果是父亲发现叙利奥夜里替自己工作,内心十分懊悔,并向儿子道歉。还有的文章的顺序比较特殊。需要让学生特别注意,如《丰碑》,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序。(2)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其表达顺序与记事的文章相似:有以时间为序的,如《鲁滨孙漂流记》,描写了鲁滨孙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经历;有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如《穷人》,记叙了渔夫的妻子桑娜抱回死去的女邻居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但是,写人的文章有也特殊的顺序:有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如《少年闰土》,分别记述了闰土心中所拥有的“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有抓住人物典型事例来写的,如《詹天佑》抓住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三个侧面,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3)绘景状物的记叙文,一般采用“总-分-总”的表达顺序。《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均采用这种方法。有的写景的文章,也以时间为序,如《第一场雪》,先写下雪前天气骤然变化。再写下雪中的情景,然后写下雪后的壮美景象,最后写作者的联想。(4)说明类的文章的表达顺序,一般是按空间或事物性质分类为序介绍事物的。如《清明上河图》,作者按照不同的空间介绍了画面的主要内容;《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是按事物的性质分类的顺序来介绍的。

3 领会语言的特色。(1)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语言特色。有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表达人物的高尚品质,如《一夜的工作》。有的语言典雅、辞藻华丽,表现了作者的细腻的情感,如《匆匆》。有的喜用修辞增强文章的色彩,如《桂林山水》。有的喜用谚语、俗话来说明道理和表达感情,如《第一场雪》。(2)从重点语句上分析语言特色。有的语句描写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如《海上日出》:“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的,使劲儿向上升。”有的语句点明主旨,如《挑山工》的最后一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有的语句涵蕴深刻,意味无穷,如《荔枝》的结尾:“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3)从个别词语上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妙。如《一夜的工作》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劳苦”“简朴”准确地反映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又如《开国大典》描写两支游行队伍时,用“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红流”形象地写出了游行队伍的样子。

上一篇:把握“三个走向” 下一篇:挖掘价值 品味情感 突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