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和谐的赞歌――观《上帝也疯狂II》有感

时间:2022-07-21 09:52:10

[摘 要] 《上帝也疯狂II》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里的故事,这部影片集中展现了大自然的幽默,导演引入了很多动物,这些动物的喜剧效果比人类要大得多,这些都体现了编剧极高的技巧和对幽默的驾驭能力。影片通过土著人奇哥把故事中的三条线索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生活中的爱以及自然界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主题,通过一系列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了观众对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反思。

[关键词] 爱;和谐;幽默;反思

电影《上帝也疯狂II》是由著名导演杰米•尤易斯(Jamie Uys )于1989年拍摄完成的。 这部电影具有浓郁的非洲风情,是在美国、南非、博茨瓦纳三国联合拍摄的。与当今的好莱坞喜剧相比,这部20世纪80年代的老片还是具有一种无法阻挡的魅力,美丽的非洲草原、淳朴的土著民风,幽默的剧情设计,还有穿插于片中的爱与和谐,在轻松快乐中也会让人陷入思考。

影片为我们讲述了在非洲沙漠中生活的卡拉哈里人远离现代世界,在干旱的环境里自有一套谋生方式。卡拉哈里人奇哥的两个孩子女儿奇沙与儿子奇尔在父亲寻找食物时被车厢的露水吸引,登上了偷猎者的卡车,却被不知情的偷猎者带走。奇哥自此踏上了追寻孩子的旅途……来自美国的法学博士安泰勒经一位心血来潮的飞行员邀请,登上了他的飞机游览非洲的美景,却由于恶劣的天气影响,和动物学家马歇尔一同被困在沙漠的深处,两位博士术业有专攻,但野外生存肯定不是安泰勒的强项,女博士出于本能保护自己的忙乱表现为这次历险平添了轻松幽默的气氛……古巴战士与非洲士兵为双方阵营而战,两个人一把枪传来传去,他们也先后做着对方的俘虏……这群人在沙漠深处的动物天堂穿插互动,上演了一出温馨轻松的喜剧。

一、爱的赞歌

导演杰米•尤易斯是天才,他建造了一个场景,让不同世界的人碰到了一起,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他们有隔绝、对立,但最终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在《上帝也疯狂II 》这部98分钟的影片中,我们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到爱与和谐的主题。

(一)人类最原始的爱――父子之爱

故事里的主人公土著人奇哥,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失踪后,就立刻出发寻找孩子。他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脚步,一直走,一直跑,茫茫大漠上一个一直移动的渺小黑点,日息月升,月落日出,他就那样只是抱着找到自己孩子的简单想法,日夜不息地奔走。前方路途迷茫,直觉和动作就是方向。当他获知了自己孩子的下落,竟然流下泪来。当他终于在广袤而荒无人迹的大地上看到自己两个孩子的身影的时候,他们兴奋地相互叫喊着跑向对方,紧紧抱在一起,爸爸倒在地上,两个孩子倒在爸爸身上。他们抱在一起,哭着,笑着。眼泪源源不断汹涌而出,而被泪水浸湿洗涤的脸上,满是快乐的笑……奇哥,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人性中最原始的光辉,一种最简单、最伟大的父爱。

(二)手足情谊――兄弟之爱

故事里最可爱的就是这对姐弟,赤足,大大的眼睛,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姐弟俩在回家途中被停在路上的卡车和它上面的露水所吸引,他们认为露水是上帝晚上放在树上的,但他们却在白天看到露珠。 出于好奇,他们便在卡车上寻找,于是他们找到了这辈子也没有见过的那么多的水。卡车开动,姐弟俩不幸被偷猎者的卡车带走。于是开始了姐弟二人的卡车之行。虽然在卡车上他们都很担心害怕,但姐姐一路照顾弟弟,给弟弟摘野果子,找水喝,晚上唱歌哄弟弟睡觉。姐姐担心弟弟着凉,睡觉时帮他盖好。当姐弟二人掉入偷猎者卡车上的水箱里,他们互相帮助,虽然闹出了不少笑话,我们却在欢笑之余感受到了浓浓的手足之情,姐弟之爱。在卡车的路途中,姐姐在车顶被树枝绊到了地上,只剩下弟弟被带走,幸好司机把方向开错了,才停车。弟弟就此下车往回跑,于是弟弟找姐姐,姐姐找弟弟,父亲找孩子,当弟弟和姐姐在巨石垒起的山坡上相互呼喊的时候,他们的语言是那么美,非常有旋律和韵律感,语调和语速非常柔美而且具有一种特别的穿透力,这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之一……弟弟从山上飞到姐姐的怀抱里,两人的面孔挤在一起,泪水伴着相逢的喜悦,姐弟俩幸福的笑声清脆而干净地在沙漠边缘的石山上回响。

(三)广博的爱――对他人的爱

在这部电影里,对他人的爱主要是通过原始土著人奇哥表现出来的。他在自己孩子失踪的情况下,依然记得告诉别人去寻找那只可以作为食物的死象;他急着找自己的孩子,但是,当他遇见在沙漠中脱水的动物学家,依然停下脚步,帮助他;他被枪指着,却毫不犹豫地夺下,因为那对于他毫无威慑力,那不过是根棍子;他在偷猎者报复性地放火想烧死所有人时,毫不犹豫地救了所有的人,包括曾经攻击过自己的另一个偷猎者;奇哥,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人性中最原始的光辉,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思想成就了一种最单纯、最善良的行为――对他人的爱。

(四)搞笑、浪漫的爱情

在这部影片里,女主人公――漂亮的法学博士由于要做一个报告而来到非洲。一个心血来潮的飞行员邀请她观赏非洲的美景,并保证半个小时返航。到达目的地后,女博士和男动物学家返航。由于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两人在非洲草原上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女博士在看到蜥蜴或者犀牛的时候就往男主角――动物学家身上跳;女博士装扮成雌性鸵鸟的模样来转移雄鸵鸟的注意力,两个人一起偷鸵鸟蛋的过程;两人轮流睡觉,其中一人站岗,防止土狼的侵袭。动物学家以脚代替飞机轮子起飞,结果被丢下,两人又开始了在茫茫的非洲大地上相互寻找的过程。两人历经磨难相遇后,又共同对付偷猎者的过程……两人由偶遇到分分合合,在一起历经磨难,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五)偷猎者对金钱的贪婪与热爱

偷猎者的形象和那些非洲土著人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偷猎者为了金钱和利益的驱使,杀戮象群,破坏自然。他们猎取的象牙怕被别人看到,不惜开车轧过那两个可爱的土著孩子,还绑架了他们的父亲。那个偷猎者的头子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同伴的死活,一把火想把同伴和其他人一并烧死。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只是金钱,根本就没有友情和爱的存在。在片中,土著人骑自行车带着女主角的方式虽然很滑稽,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土著人乐观开朗善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对于土著人来说,钱是买不来什么的,在那个环境下钱是没有用的。他们付出不是为了想到要回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现代人的思考,衣不蔽体的纯朴居民,和所谓的现代文明人,物质层面上,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可是,在精神层面上,对现代文明一无所知的土著人的行为却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纷繁复杂的“文明”社会里,每个人都互相防范着别人,甚至攻击着别人。人们总是用最复杂的思维思考着别人和自己,不停地在互相地兜圈子,为了金钱和利益渐渐迷失了自己。

二、大自然的幽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很聪明地引入了很多动物,这些动物的喜剧效果比人类要大得多。例如发出怪笑声,留着口水的土狼,只敢攻击比自己矮的动物,所以你不能躺下让土狼认为你比它矮;只要你躺下,鸵鸟就看不见你了以及鸵鸟奔跑的姿势;咬住一个东西就死也不放的小蜜獾,无论如何也要咬住动物学家的一只靴子来报一脚之仇;长颈鹿居高临下,神态悠闲地看着两个士兵玩捉迷藏;为保护孩子拼命撞树的母犀牛;和女主角抢水喝的狒狒;拼命扇昏迷的动物学家耳光的猫鼬;搞定盗猎者的狮子…… 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编剧极高的技巧和对幽默的驾驭能力,使人在幽默捧腹之余陷入深深的思考。

影片中的非洲大草原以及当地的土著居民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通过影片画外音评论我们可以感受叙述者对原始文明的赞美:“可爱小巧而又优雅的布希族人”;“最知足的民族”;“这里是和平的世界”:“没有犯罪、暴力、法律,没有日历、没有法官和老板”;“没有所有权意识”;“他们所见过的最硬的东西是木头和骨头”……我们在片中看到的善良可爱的奇哥父子证明了这一切。广袤的非洲草原上也如同我们似曾相识的场景,有可爱的蜜獾、鸵鸟、长颈鹿,甚至连土狼都变得幽默了。其实大自然一直都是和蔼可亲的,在这部影片里,我们可以欣赏到非洲大陆的风光以及生活在那里的百态生灵。在碧蓝的天空下,水牛成群地迁徙,斑马奔跑跳跃,长颈鹿悠闲踱步,还有橘红色的云彩,随风摇曳的莎草,闪闪发光的沙粒。好一派和谐美丽的非洲风情画!

只是,人类却一直以敬畏,恐惧,以致想要战胜的心态去对待大自然。面对打死大象却取走无用的象牙,土著人很困惑,他们不知道,在这茫茫非洲大草原之外,是一片利益之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叫家人来,共享象肉盛宴,当然,他们法则的定义域是非洲大草原。面对从来没见过的车轮印子,非洲小孩第一次接触现代产物,却发现它是个危险的东西,车上除了有见也没见过的水之外,全是废物。他们惟一的想法是,逃离车子,远离现代文明,只要和家人团聚就行。或许这些孩子是这世上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最后产物。法学博士的一肚子法律在这里统统变成了无用的东西,碰到犀牛,不管三七二十一爬上树再说。导演在人物设定的问题上也颇费心思。紧接着出场的是水火不容的战士,经过两人的追逐、打斗到最后与共同的敌人――盗猎者搏斗之后,他们之间的隔阂似乎消失了。最后,士兵帮助两位博士的小飞机飞离非洲大草原,还有美国当局派出二百多人寻找两位博士的行踪等都突出了影片的主题――和谐为贵,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后,当女法学博士找到动物学家,当土著父亲找到土著孩子,我们看到了纯真的笑容。其实影片也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反映,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物,珍惜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拼命去找,不要等到没有了自然才去想念自然。

三、结 语

这部影片中故事的笑料如同在黑夜之后流在叶子上的水珠那般闪亮,解渴;故事中的人物如那些可怕却又可爱的动物一般让人不可思议,走出故事时,发现故事在沙漠中走出的那条弧线如同沙漠中的一切事物留下的印记一样,清晰可见,耐人推敲。

这是一部关于上帝来到人间的故事,这个上帝就是奇哥,他在剧情三条线索巧妙的纠缠中扮演了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而这个救世主的角色那么真实,那么简洁而自然,没一点做作的成分,没一点说教的成分,没有一点沉重和伤痛的感觉,没有一点讽刺的感觉,那么真诚而自然,而这个救世主居然是一个几近原始人的土著人,而不是文明人类的博士或者士兵或者飞行员。奇哥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他怀着的只是一颗简单的善意的心和一种对爱的执著和坚持,没计较任何得失利害。人类真正要的上帝其实不是神,更不是高高在天上,而就是像奇哥这样的在人间,在我们身边,而这个上帝居然是个原始人,难道我们人类文明下生长的人除了相互利用、争夺、利害,就只能像个机器人一样活着?现代文明的悲哀。偷猎、战争在人之初的善良中自我嘲笑。现代的文明请放慢脚步,来一次深刻的思考。

这样的电影,永远不会过时。时代越发展越显得珍贵。

[参考文献]

[1] 张瑞.诗意的天堂――浅析电影《上帝也疯狂II》中的生态视角[J].安徽文学,2010(09).

[作者简介] 刘丽娟(1978―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金融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教学法。

上一篇:浅谈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审美性 下一篇:电影音乐如何深化电影画面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