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实效

时间:2022-07-21 06:28:08

改进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源动力。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都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尊重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要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积极地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源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互不关心,双方的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然而,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理解新课程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意味着师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相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二、关爱、理解与尊重是师生和谐交往的前提

关爱、理解与尊重是师生和谐交往的前提。“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积聚对学生的爱,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根本。学生正在成长, 就不可避免地要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必须倾注爱, 既能教育, 又能宽容。 树立了这样的思想观点,就会对学生少一分冷漠, 多一分关爱; 少一分指责, 多一分指导; 少一点苛求, 多一些宽容。“亲其师,信其道”,情同才能达理。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由尊敬教师转为对教师产生感情,乐意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并把教师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这样,师生关系就能更和谐, 教育教学结果就能更理想。

三、运用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下的教学过程是互注式互动式多向的开放的教与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许多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进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取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与体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努力实施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可行的学习效率,提升实在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建立爱师尊生的和谐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要鼓励学生,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要热爱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产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校现状,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在教师,坚持开展教学反思,培养自觉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学中不仅要反思教学基本环节等显性因素,更要反思师生关系等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隐性因素,建立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处理好 “接受性学习” 与 “研究性学习”、“预设”与 “生成”、知识 “传授” 与 “内化” 等关系。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有生命活力、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最后,教师应该用赞赏的目光鼓励学生。教师都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在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树立新型师生观,从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宽容学生,尊重学生等方面出发,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密切师生感情,使教学效果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提升。

上一篇:浅谈初中音乐趣味教学法 下一篇:如何提高英语课前预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