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

时间:2022-07-21 04:26:28

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

【前言】

作文既是一种学生对自我、社会及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表述,也是一个自我发展与丰富的过程,是学生创新意识与个性发展的培养过程。但高中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软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依然被这“老大难”困扰着。高考升学的压力使得作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立意构思等都变为应试作文的模式,从而使作文教学中的教与考、学与教陷入了一种难以挣脱的非良性循环境地。

一、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个性”,教师的指导被弱化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鼓励学生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的理念,这本来出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目的,通过作文上的个性创作养成学生独立思考、抒发己见的能力。目前高考作文中让学生有发挥之处的命题趋势也越来越多,如 “新材料作文”的出现。于是,高中作文教学中,“个性”成了一面新的大旗,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学生写不好作文的责任归咎为“学生未深入体验和观察生活,缺乏对生活的认识” “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等类似的原因;在作文课上,教师用几乎所有的时间来让学生谈体验、说想法,唯恐“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罪名”由于讲得多了而落到自己身上,以致于矫枉过正。

2.思想功利化,作文被装进了“套子”

本来作文应该是学生表达自身想法的一种方式,教学也应以写作的普遍规律、方法为依据,为指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观点、抒感服务。但实际的教学中,“高考分数”却是真正决定着作文写什么、怎样写,讲什么、怎样讲的决定因素。一个对教师的调查问卷表明,85.3%的教师说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的这种功利化思想在教学中出现,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被各式“套子”套住了。

3.评价的重要性被忽视,学生得不到个性化指导

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分为:讲解技法、指导练习、讲评修改这三个方面,可仅仅前两个方面被绝大多数教师重视,而“讲评修改”的重要性被忽视了。由于高中阶段课业压力大、课时紧,在讲评作文时大部分教师都采取向全体同学集体讲评的形式,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指出学生作文的共性问题,但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却被忽略了,导致学生得不到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1.讲究作文训练序列性、作文教学计划性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个整体目标,在作文能力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有循序渐进的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教学中每次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其中一两项,让学生的某项能力通过一次作文训练有所提高,让他们都能在每次作文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得到新的写作动力,让主动写作代替被动写作。

2.适当淡化写作技巧,努力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打开思路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想象、思考的空间。指导时少一些老师自己的见解,多点拨,使学生打开思路,不致在框框里打转。

教学中写作技巧应适当淡化。对写作技巧、写作方法作一些点拨是必要的,但如果太重视,而不注重开启情感、生活这一源泉,那就是舍本逐末,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误导学生。此外,写作技巧的提高被过多地强调,反而易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厌恶的情绪。

3.注重写作素材反思,培养积累意识

我们平时学习的教材中有很多写作的素材,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积累。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意识的培养。课文中学过的名言警句、事例,如马谡因不思而大意失街亭;吴用因思而智取生辰纲;屈原因思忧愁抑郁而投江;勾践因思而报仇雪恨等事例都是石头,若能在作文中熟练恰当运用,就能点石成金。

4.更多地发掘社会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作文教学中实施体验策略的关键是情境的创设。困扰学生的往往是提起笔想说的不多,情感贫乏,无情可写,无话可说,或是只有胡乱模仿。或者由于没有时间酝酿,只有苦苦拼凑。因此,应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酝酿运思并找回真实的自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5.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作文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必须依赖生活这一广阔的平台,作文形式上应不拘一格,随笔随感、生活札记、读书笔记、访谈演讲等等都可以成为作文形式,内容上校园采风、乡情民俗、街巷见闻、人物素描、真情告白、课堂写真、课文质疑、读书有感、影视评论、往事回眸等表现学生生活应有的状貌,尽可入文。然后围绕话题描述写自己的所知、所见、所思、所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养成高尚的情操。

6.注重作文评价方式,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二是学生难以得到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忽略了学生的作文个性差异。这就不利于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其作文的兴趣的培养。因此作文评价方式的改革具体应做到横向集体比较与纵向成长关注并重和内容评价与语言评价并重。

三、总结

教师必须冲破僵化、封闭的写作教学模式,更新观念,改革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以期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文言文教学的“言传”与“意会” 下一篇:词藻警人,余香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