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1 03:02:3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梗死后出现的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证型分析,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如:降颅压(甘露醇),抗血小板聚集药( 肠溶阿司匹林)、脑神经细胞营养药 (吡拉西坦), 对症治疗( 调整血压、降血糖) 。配合中药治疗:化痰通络、益气活血、清醒涤痰、育阴熄风、通腑泻热等。连用14 d为1个疗程,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状改善程度。结果:中药辨证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状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总有效率为96.66%。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独应用西医、药治疗疗效更好。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66-02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如何使患者后遗症降为最低,是神经科医生一直探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病例,均为我院2005年~2006年11月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及核磁检查确诊。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凝血三项。30例脑梗死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2~73岁,平均61岁。

1.2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肠溶阿司匹林80 mg,每日1次,吡拉西坦250 ml,静点,每日1次;血塞通400 mg,静点,每日1次。颅高压者给予甘露醇,对症治疗(降压药、降血糖药)。中药治疗:每位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再分别给予化痰通络、益气活血、清醒涤痰、育阴熄风、通腑泻热法治疗。对有失眠、便秘、心烦、抑郁的并发症状患者,给予中药对症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根据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最高分45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②神经功能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89%;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减少17%以下。注:减分率(%)=(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100%。③根据中医症状改善程度评定临床疗效。

1.4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凝血三项。

2 结果

2.1 中药对并发症状的治疗作用(表1)

从表1看出,在没有用西药治疗的前提下,中药辨证治疗并发症状可以取得很好疗效。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神经功能的疗效

30例患者,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疗效:基本痊愈15例(50%),显著进步10例(33.33%),进步4例(13.33%),无变化1例(3.33%),恶化0例,显效率83.33%,总有效率96.66%。

3 不良反应

2周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三项,均未见异常。治疗中亦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 典型病例

4.1例1

某女,73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 d入院,结合头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有轻度言语不利,伴有伸舌右偏,舌痛,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喜冷饮,夜不能眠,不能盖被,痛不欲生;舌质红瘦,无苔,脉弦细数。经辨证属于“阴虚风动症”。虚火上延,同时气虚不能运行血液而发生半身不遂,病初给予益气活血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出现心烦失眠等并发症状,考虑到阴虚内热较重,立即给予育阴熄风汤加减,组方:生地黄20 g、山萸肉10 g、勾藤30 g、天麻10 g、丹参30 g、白芍15 g。滋阴清热熄风。7剂中药,患者舌痛、咽干口燥明显好转,心烦失眠减轻,再服5剂,并发症状完全消失。右侧偏瘫明显好转,肌力由2级恢复到4级,由完全卧床可以下地行走。中医辨证治疗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

4.2 例2

某男,52岁,民工,平素身体壮实,高血压多年,未系统服药治疗,喜烟酒,血脂较高,工作中突发左侧偏瘫,来院后头CT示右半球大片状脑梗死灶,患者卧床不起,肌力0级,偏瘫严重。心情烦躁,口气臭秽,痰涎壅盛,呛咳,满肺痰鸣音,腹胀便干,3 d未行。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考虑有肺部感染,虽经西医消炎药和化痰药静点,但症状无减轻,出现发热,体温38.5℃,后经中医辨证为痰热腑实证,给以星蒌承气汤加减。组方:全栝楼30 g、胆南星6 g、生大黄(后下)10 g、芒硝(冲)10 g、丹参30 g。3剂,大便得下,腹胀消失,痰涎减少,又服5剂中药巩固,体温恢复正常,满肺痰鸣音消失,病情得到控制。但因患者偏瘫恢复慢,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出现抑郁状态,不配合治疗,又给予中药清心宣窍汤,重用黄连、栀子、石菖蒲、丹皮,使心火去,情志开,1周后患者抑郁状态消失。

5 讨论

脑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国内几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者接近100万,患病人数500~600万,在脑血管病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0%~80%,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生活依赖他人照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梗死最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人为多,由于头CT和头MIR的广泛应用,结合临床症状诊断脑梗死较容易,但目前对此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疗效均较差。故对脑梗死的病因早期干预很重要,发病后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就更为重要。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尤其梗死后出现的并发症状,如失眠、便秘、心烦、抑郁,若不能给予很好的处理,则直接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延缓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时间。如卒中后抑郁的患者不能及时治疗,则可明显增加死亡率。

本文列举两个典型病例旨在说明中医辨证分型很重要。例如第1例患者,舌痛,手足心热,心烦、咽干口燥,西医没有很合适的药物,此时中药就显出其优势,既丰富了治疗手段,也使治疗手段变得多样化,疗效显著。很好地控制了并发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早日康复,中药治疗疾病经临床多年验证,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安全可靠,而且价格便宜,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李蔚青,张乃行,王少远.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5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4:191.

(收稿日期:2007-08-1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桂枝茯苓胶囊配合药物流产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