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9例

时间:2022-09-21 08:56:4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9例

[关键词] 荨麻疹;中西医结合疗法;五皮汤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65-0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中医瘾疹范畴。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1]。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不明确,临床上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2]。由于找不到确切病因,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疗效欠佳。笔者2001年1月~2006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结果比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3]中有关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拟定。凡出现过一过性鲜红或白色风团,持续时间≤24 h,皮损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消退后不留痕迹,伴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病程超过2个月者。符合上述标准在1个月内未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同时能按医嘱服用药物者纳入疗效观察范围。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0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例,男29例,女30例;年龄14~54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2.6年。对照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13~55岁,平均25.5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西替利嗪片,每次10 mg,每日1次。

2.2 治疗组

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口服西替利嗪片的基础上加服五皮汤。处方:当归15 g,生地15 g,石膏(先煎)30 g,知母10 g,白癣皮30 g,地骨皮30 g,牡丹皮30 g,桑白皮30 g,荆芥10 g,防风10 g,蝉衣10 g,牛蒡子10 g,苦参10 g,土茯苓15 g,甘草6 g。每日1剂。加水适量浸泡20 min,武火煎20 min,早晚分服。

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辛辣鱼腥之品,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瘾诊的疗效标准评定。痊愈: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皮损消退>70%,仍有少量皮损出现,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皮损消退<30%,有新皮疹出现,自觉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3.2.2 两组复况比较对两组痊愈病例随防3个月,治疗组痊愈44 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9.1%;对照组痊愈26例中复发9例,复发率34.6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 体会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常见原因有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动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等。其基本病机多为气血虚弱,血虚生风,化燥伤阴,阴伤内热,外邪引动,本虚标实,病情复杂,难以治愈。加之久病脾胃虚弱,运化受损。肺主皮毛,宣发不畅,痰湿郁于肌肤,外邪引动而出观皮肤红斑凸起,瘙痒难忍。基于上述观点,笔者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风血同治”的原则以养血、清热、疏风、除湿止痒的五皮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效果。方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地骨皮、桑白皮、黄芩、知母、石膏、牡丹皮、牛蒡子清热肃肺,荆芥、防风、蝉衣疏风宣肺,白癣皮、苦参、苍术、土茯苓除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疗效显著。纵观两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都较单用西替利嗪疗效显著提高,且复发率低。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徐修江,吴红卫,等.荨麻疹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85-86.

[2]廖雅萍,刘秀丽,何大勇.西替利嗪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66.

[3]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第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198.

(收稿日期:2007-07-2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踝关节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