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审计工作中的变通之策

时间:2022-07-21 12:25:34

谈谈审计工作中的变通之策

审计人员除了应具备必须的财会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外,在审计实践中还应学会“变通”。

西汉时期,刘邦为了巩固刘氏江山社稷,杀白马盟誓:“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她想让吕家的人控制朝政,向大臣们提出封吕家人为王的建议。维护刘邦盟誓的人极力反对,结果轻者被罢官,重者被杀头。丞相陈平和大将军周勃则采取变通之策,同意吕氏封王,获得吕后的信任。后来,吕后死了,陈平、周勃清除了吕氏当朝的权势人物。陈平、周勃的变通,规避了风险,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刘氏的汉朝天下。

陈平、周勃的变通,对于今天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每个审计项目中,如何面对审计工作、如何进行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不能回避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说如何面对审计工作是一种心态的话,那么如何进行审计工作就是一种策略。

被审对象的“人情关”、“送礼关”,凡此种种,关关都得过!审计的过程,也是一个“得罪人”的过程。怎么办?

一曰:“以不变应万变”。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稳定的心态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遇事不乱、遇事不惊、抓住问题、步步为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深入下去。只要不被表面现象迷惑,查出了问题,我们就争取了主动,降低了审计风险。审计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排查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笔者在对某乡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审核退耕还林资金发放情况,发现退耕还林户中的补贴资金每50户存一个存折,由村委会统一领取发放,我们抽查时发现有的并没有按时领到补偿资金。那么,资金到哪里去了呢?接下来我们对资金走向进行深入追踪调查,终于查出该乡挪用退耕还林资金50万元用于垫付税收入库的问题。因而对被审对象的一些大额资金走向的真实性,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走向的真实性,采取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也能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二曰:“以变应变”。人变我亦变,环境变我亦变,以变应变是变通。这是审计工作实践中的战略战术、方法、捷径。有时,被审单位变得十分主动,会提出某某方面有问题,要我们去审查,以便达到转移审计方向,避重就轻的目的。这说明被审对象具备一些反审计能力,对手十分狡猾,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以变应变。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心态还不行,还要讲究变通的策略。地球是圆的,审查问题的办法很多,不能让人牵着鼻子走。此路不通,可择它路、或绕道而行、或迂回包抄,也能达到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一边看账,一边询问。有句俗话叫:“打破沙锅问到底”,只要肯问、敢问、善于去问,很多疑问都会及时解开。某被审单位“慰问费”的审计,就是采取询问当事人的方法,多方提问、旁敲侧击、几经反复,最后查出所谓的“慰问费”实际上是用于送礼。

因此,运用变通之策,在审计实践中十分重要。常规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反常规思维;逻辑思维不能奏效,尝试一下转换成形象思维;正常想不通,反着想是否可行……

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广大审计工作者,在实施每个审计项目过程中,不妨采取一些变通之策,变得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放心!

(作者单位:南昌县经济责任审计室)

上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下一篇:大灾,压不垮审计人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