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时间:2022-09-14 11:45:33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00年颁布新的《会计法》,2001年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特别是2006年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一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与国际接轨。相比之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改革则相对滞后,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在1997年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制定的,是预算会计以办理财政拨款及相应支出的报账式的会计核算,着重是为了满足政府信息管理的需要而未考虑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相关政策的出台,现行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需要,对当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本文在对现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改革设想。

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的会计科目设置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会计事项,而原有的部分会计科目已不能全部适应或满足这些变化的需要,造成有些会计事项的经济内容不在现行的会计科目核算范围之内,以至于很难确定应列的会计科目,造成操作者无所适从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定价标准过低、核算单一,且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和净资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损耗程度。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购置、建造完工入账到报废,会计账面始终反映的是原值。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减少的价值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得不到体现。这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将产生差异,并随时间的推移其差异越来越大,导致账实不符,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总额反映不实;而以账面原值核算固定基金,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净资产的实际情况,虚增了净资产。

(三)在收付实现制下,无法客观、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货币资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强调某一年度内的事业单位收支产生的的现金流量,对跨期的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支付日作为费用核销,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这种做法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对这些资产的监督和控制也可能失真。不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不能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

(四)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与结构不太合理。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是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组成。资产负债表是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反映,它揭示了某一特定时点资金来源渠道和资金的具体分布;而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资产负债表上某一个或某一组项目在两个不同时点上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即如何从这一时点的状况转变为另一时点状况的,这两张报表都不能动态反映事业单位现金流量情况。

针对以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完善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体系。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结合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以期达到资产、负债与实际相符、收入与支出合理归集配比的目的。如可结合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果,在资产类引入低值易耗品、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在建工程、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在负债类引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能够真实反映单位资产与负债实际拥有情况的核算科目;在收入类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划为事业收入的二级明细科目核算,将拨入专款改为专款收入;在支出类将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划为事业支出的二级明细科目核算。这样可以让管理者与使用者更清楚的看清资金的使用去向,更方便会计的管理。

(二)提高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1.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2)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另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可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而实际执行当中比如电话机、电脑组配件、办公桌椅、饮水机等这些办公设施与电子设备易损易坏,更换比较频繁,且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较大,笔者建议最好能适当提高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同时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一次性购进批量的这类物品,可在一定期限内分次摊销;如果零星购进这类物品时,可直接列支。会计核算时对固定资产明细核算,低值易耗品可不作明细核算,但应作为实物管理登记辅助备查账。

2.由于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损耗使其价值逐渐减值,对此,笔者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的具体方法,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增设“累计折旧”与“在建工程”科目。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累计折旧抵减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和新旧程度,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互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需安装的工程、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支出,待工程完工后再结转“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在建资产的实际拥有情况,同时提醒管理者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决算。这样既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又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

(三)以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

由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难以对事业单位的产出进行费用核算,不能适应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要。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采用权责发生制更加适合。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支出(费用)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确认,而不考虑什么时候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收入反映会计期间已实现的数额,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到;费用反映会计期间已经消耗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额,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内支付。权责发生制计量的是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个期间收入与费用配比的财务成果,向使用者提供主体控制的资源、资源的来源、运营成本(或提供服务的成本)评价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和主体经济是否有效全面运行的财务信息,因此,它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或产品所耗费资源的成本,并能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比较,为事业单位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促进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

对事业单位发生的应收未收的收入、应付未付的支出可以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加以确认和计量,同时通过增加应收应付等债权债务类会计科目加以核算。如:在年度终了,对财政部门当年应拨未拨的预算经费,可以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为当年收入,同时增加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对年度终了未向职工发放的年终奖金、职工福利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当年列支同时增加对职工的应付款项;对某些列入当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中的根据工程合同约定应付未付的工程款与保修金可以列入当年项目支出,同时增加应付款项。

(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与结构。

1.建议事业单位在原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政府部门及其它有利益关系的各方了解其现金变动及支付能力的重要报表。首先,事业单位有很多业务就是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确定收支的,因而其编制相对比较容易;并且有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作参考,使得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更为简单方便;其次,事业单位尤其是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和有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已经对一部分业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收入支出表中的各个项目并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而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支用现金额,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重要。

2.新的会计报表体系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现金流量表三表组成,其内部结构也要随着会计科目的调整而相应调整,应做好新旧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项目的交替结转工作,以保持会计报表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作者单位:深圳市观澜河引水工程管理处)

上一篇:论新《公司法》中的“一人公司”钟 下一篇:谈谈审计工作中的变通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