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7-20 11:48:51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材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终身学习,终身受益。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课堂阅读时间不够用,学生听讲而无能力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过关的窘迫现状,从而使研究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自主阅读遵循的原则

在自主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既要依据教案内容,同时又要灵活运用,不能墨守教案,不知变通。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各种准备,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应对课堂阅读的各种情况。同时,教师要注重人本主义理念在课堂中的贯彻与执行,真正做到“教会学生学习”。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师生的双向互动,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其次,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千方百计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跟随老师的思路动脑、动嘴、动手。

二、自主阅读中教师职责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活动是离不开“教读者”与“读者”的,二者处在不同的位置,也有着不同的教或学的目标及任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②把阅读的自交给学生。如何将阅读的自交给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③确定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阅读是学生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只有把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性、自由性、研究性阅读的充分训练将收到很多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之相适应的,我们还要修正从前的作业批改、考试评价、操作评语等等一系列的教学反馈机制,使之能与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侧重点相吻合。教师要视阅读为学生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之本,自主阅读能力体现一种自学能力,适应能力,是现代人生存必须的手段,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三、初中语文课堂自主阅读实施方法

1.教师示范性阅读

对于初中语文教材规定的精讲课文,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示范性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巩固学生已把握的学习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还注重教给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此类课文侧重教师的示范作用,这主要是由初中学生的现状决定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兼顾应试教育的滞后效应,一方面注重新大纲、新教材要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能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加深,不断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

2.学生朗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自悟自得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音量、语速、语气,恰当运用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促使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读得正确流利,在读中咀嚼玩味,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体会语言特色。

3.讨论、辩论

口语交际、讨论、辩论是新大纲、新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具体的做法是:针对教材中有些课文容易引起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这一客观情况,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自己的思路和观点,认真作好辩论、讨论的准备设计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或辩沦;结合学生的讨论、辩论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和有关学习训练

4.作文、阅读相结合

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事实上,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很大程度上就是写作的优秀范文,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计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有机结合的课型,在预习指导中,先提出有关作文训练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然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真阅读课文或有关文段,体会课文或文段的写作技巧,揣摩该文章写作成功的原因,然后按照要求完成习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达到作文与阅读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结语

从教学的前期准备到教案的编写再到综合性学习,无处不体现着阅读的重要。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积淀人文的文化底蕴,能在学生的不自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让他们受用终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论更新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上一篇:浅谈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语文课程特点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