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03 10:43:07

关于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研究

摘要:语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目前语感教学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语感的几种方法,为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感;初中语文;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2851(2009)09-0040-01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个多层面的复杂的系统,语感就是这个系统中举足轻重的部分,语感正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证明,只有在言语实践中获得了言语感受经验,才能很好地理解言语和运用言语;没有生动、具体的语感,是很难发展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追求语感是一切母语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它关系着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目前学生语感能力的现状

(一)语文知识积累的广度不够。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都处于被动的状态。在孩子的心目中,语文的学习似乎就是读课文、学写字、背课文。知识的取得基本上靠的就是教师的耳提面授,孩子们怕的是背不完的课文,写不完的作文。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我们那所45%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县中而言,学生的知识的积累不如我们教师想象得那么丰富。

(二)语文课文朗读的效果不明显。也就是说很多学生将早读课的时间交由老师支配,读老师指定的篇目。在相应的教育机制和考试机制下,学生的读从某种程度上就带有“功利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不是“读”课文而是“背课文”了。从对学生的个别访谈中,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当问及“你觉得你喜欢语文早读课吗?”很多同学直言“不喜欢”,问到原因,有的同学说“没意思,读来读去,就那几篇文章,都是背的”,还有有的同学说“时间太长了,读读就觉得难熬”。

(三)语言生动化的效果。语文教学要抓语言,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形象化地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语言的生动化表达指的是作者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运用一些修饰描摹的手法,在绘景、状物、叙事、抒情、说理时做到栩栩如生、鲜明动人。大多数教师也意识到学生作文中语言表达相当的不足,然而在平时的作文辅导训练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选材与立意,对语言形象化的训练相对量不足。

二、提高初中语文语感的方法

(一)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培养语感的首要因素是积累生活经验。因此,语感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比如说,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文中有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生活中母亲的手是温暖、细腻的,母亲细心的呵护、关爱正如这春风般温暖人心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现实中去观察、积累、思考生活中的事物。不止于此,我们要让学生有话可讲、有话可写,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节,与生活融为一体。写观察日记、周记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诵读中语言知识的积累。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

(三)品读中意象的积累。“意”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象”则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读者脑中的意象是被词语唤起的表象,意象活动也始终伴随着创作过程和解读过程,是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品的基础。作者全身心投入意象,正是他们情感的契合和感觉的迁移。从阅读角度来说,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意象形成的快与慢正标志着读者感受力的高下,这在古诗词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

三、教师应加强自身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亦是导演,亦是演员,亦或是父母或领导者等等,是多种角色的组合。要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首要的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教师传统角色,让自己成为多元化角色的组合,在教学中随时吸引学生智慧的眼球。教师亲自示范朗读,让学生得到陶冶读是语感教学的第一教法,尤其是朗读非常重要。通过朗读,可以传递作品的思想、情感、形象和韵味;可以吸纳语词语料,积累言语范式。注重朗读是语感教学实验中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但是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的读却越来越少了。许多教师以自己的普通话不够规范为理由,或说自己读课文没有感情,声音不够完美为借口,所以教师喜欢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者指派读得不错的学生范读。要知道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对老师的出神入化的朗读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激发了自己学习语文的热情,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学名著。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语感教学的第一要素,不仅仅是自己读给学生听,给学生自由空间读,还是在方法上给予指导,盘活读的教学资源,强化读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加强学生读的运用与对学生读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以读为跳板之一,才能开启语感能力提升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洪镇涛.回顾我的语感教学,语文教学通讯[J].2007,(5).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写作中做到感情真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