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狗性·狼性

时间:2022-07-20 10:50:13

看似荒唐的题目,想法源自前几年流行的几本书,《藏獒》和《狼图腾》。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神灵关照,人类开始正面关注被视作低等动物的狼了,事实上,狼已经被赶杀得接近灭种时,我们才开始返悟狼的重要,似乎有点晚。

作为一种原该是非豢养动物,藏獒的角色一直是恒定的。其勇猛弥补了人类力量的不足,其不畏死更是人类的短处,其忠诚是人类最想豢养的理由。因此,藏獒不光被豢养,而且还承担起许多人类的职责来,比如,养家护院最好的帮手,还是牧场放牧的安全保障。因此,藏獒在世,除了厮杀,就是邀宠。而《狼图腾》关于狼,却是另一种定义,赞赏悲壮狼群以生命的代价,维护自然界生物链的长久平衡绵延,才有了草原蓬勃生机,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书写。自然界物竞天择原则的具体展现,确实充满着血腥。强者生存在狼而言,就是凶残、前赴后继,还有群体性合作搏杀等天性。因此,在大多数民间流传的故事中,狼总是凶残的代名词。当然,这些评价显然都是来自于人的视角。

由此,就有了人、狼、狗的三角关系。在远古时期,只有人和狼形成的对应,而没有狗。因为,人类开始于草原生活,游牧和狩猎是主要生存方式,草原作为主要生活背景,靠着人和狼的两强博弈,形成自然平衡。在广大的游牧民族中的年长智者,更是把狼看作是草原的守护神灵。他们经过世代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坚定的认为,没有草原狼群的锲而不舍猎杀食草类动物,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我们别说是看到浩淼的草原,世界早就在几个世纪前就荒芜了。显然,在草原历史长河中,狼是草原的守护者。人类学家贡布里希曾从原始岩画中读到罗马母狼的传说,其中揭示的内涵,狼不但拯救过人类,而且还教会人怎样去猎食以维持生存和繁衍,也就是说,狼是早期人类求生的指导者,才有了人类不息的繁衍。因此,不论是西方的“狼文化”,还是东方的“狼图腾”,都异曲同工把狼看做是人类的救护者而被崇拜。

相比于狼,狗的身份就有点可疑。说是狼的基因变异,实在是差距太大。说是被驯化的狼,更不可信。因为狼不可能驯化。远古时期,狼只是和人形成了动物分类。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理由,我们权把狗视做人和狼的中间物和衍生物。

不知什么时刻,也许是人的智商不断提高,欲望膨胀时,容不得天下有二主,因此人和狼翻脸了,开始了漫长的搏杀,而且一发不可收,大有灭族之雄心。搏杀的结果,狼还是狼,单纯、搏杀为了生存。除了勇猛,还有一眼就被人看穿的狡猾。而人变了,进化得厉害了,变得离自然天性更远。除了疯狂,还学会了伪善。

难为的是狗,狗本身出处的模糊和可疑,它必须在人和狼之间做选择。是跟人还是跟狼?狗还是乖巧和识时务的。它明智地选择了跟人。因为跟人可以被宠养,可以不必靠风雨中猎杀生存。只是狗换取安逸的代价是交出自尊。除了服从人的意志,和承担一些构不成生死之险的事情之外,就是在人前摇尾乞怜成就了奴性。这种实用主义的选择和既得利益的诱惑,往往在人性与狼性之间,多的是狗性。毕竟战场搏杀比奉承拍马风险大得多!

当今社会,人的表现形式更进化而高级。人在自我感觉极其膨胀、误认为自身乃是自然之王时,依然还是面临着人、狼、狗的三者纠葛成结。虽然,狼的物质生物形态经过人永无止境的猎杀,几近消亡,而狼性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却深刻地依附在人的行为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变成了有狼性的人,而把原属于自然界人与狼为生存的搏杀,转换成了市场搏杀而已。不过,这种搏杀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把残酷深深隐藏在博弈者各自的体验和内心里。

上一篇: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下一篇:浅谈描述性翻译研究及其在《红楼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