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

时间:2022-07-20 10:49:22

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

汉语文字适宜于朗读,与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的特性有关。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论语言形式美》一书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他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一是因为在汉语语音中,元音占明显突出的地位,元音属物理学中所说的乐音,使得语音和谐悦耳;二是因为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由于四声的变化而形成语音的起伏、疾徐、抑扬、强弱、隐显等,从而造成情感的节奏进而构成音乐美的效果。

朗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使学生易于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刻含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可以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启发顿悟,增进理解;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通过朗读,丰富和提高语言表现力,密切读与写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领会祖国语言的优美,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等。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器官协作的训练。用眼看文时,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春》的清新明丽,《沁园春•雪》的雄浑,《天上的街市》的飘逸,《项脊轩志》的清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登幽州台歌》的悲慨等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术效果。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好停顿。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等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停顿的等级根据停顿的时间可分为5级:一级停顿是题目与正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一般停三拍;二级停顿是句号、冒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停两拍;三级停顿是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以停一拍到一拍半为宜;四级停顿是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为一拍;五级停顿是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是最短的停顿,大体上是半拍。

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2.确定好重音。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重读部分就是重音。

首先是语法重音,这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重音,可分为词组重音和句子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重读;偏正短语修饰成分要重读;主谓关系短语,谓语重读;表结果、程度、情感的补语重读,如“打扫干净”、“悲伤极了”;动补短语,表趋向的动词重读,补语不重读。句子重音:短句谓语部分重读;句子主语是疑问代词时,主语重读;一般情况下,定语、状语、补语应读得较重。

其次是逻辑重音,这是根据上下文对句子中一些词语加以特殊强调从而重读的音节。逻辑重音比语法重音重而长,其位置不是固定的,它随着语言、说话人的意图和感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荣誉”,重音不同,所强调的意思也就不同。逻辑重音常用来表示夸张、强调、比喻、照应等。

还有感情重音,这是对文章中表达感情最浓烈的词句所加重的读音。其目的是激发感情,唤起想象,使听者受到感染。感情重音与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有时是重叠的,感情最浓烈的词语,往往正是句子中最关键的词语,是逻辑上应强调的词语。为了取得好的效果,除了重读之外,还可以用长音、顿音、急音、徐读等特殊手法来表达。

3.掌握好语调。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三类。

语音的高低,是因声带的张弛而产生的区别。文句之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要前高后低。语音的强弱,是因肺部呼出空气的多少而产生的区别。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尾部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语音的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发音数少就缓,发音数多就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应该急读。

朗读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教师范读、录音范读、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分合读、自由读等等。对所读材料可采取全篇读、分段读、重点读等。

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要加强课文朗读,精彩段落、关键句子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材料。重视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上一篇:发挥评价功能 促进课堂教学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