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培育

时间:2022-07-20 10:22:06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培育

【摘 要】新媒体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无处不在,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民的最主要群体,他们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互联网环境。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网民的媒介素养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培养我国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并对提高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其中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接近饱和。[1]大学生群体在时代的前沿,接受新事物快,加上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特征,符合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追求新奇等特点,加上网络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体方便大学生群体随时随地查阅网络信息,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民中的重要群体,根据网民知识层次的分布,大学生群体是知识背景和教育背景较好的优质网民,因此,他们在促进网络环境健康发展方便责任重大。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网民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拟对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升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方面提出建议。

一、培养我国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1.信息环境的复杂化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按照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具有反馈过程的信息传播才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而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弥补了传统媒介不具备的及时性、互动性特点,符合了传播规律,在网络上,个体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者。特别是近年来微博平台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空前开放。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由于传播源并不能的到很好的监督和控制,传播者可以抱有任何目的的组织或者个人,从传播的控制方面讲,网络传播在信息传播的“把关”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加上媒介的“四大公害”——“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2]更是干扰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认知和获取。但是随着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和大众传播事业的进步,人们凭借“第一手信息”来认识环境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各种信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信息环境”,而这个环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3]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飞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信息,通过发帖、跟帖、回帖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造势。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加上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媒介素养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因此他们并不能对网络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因此,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

2.媒介素养教育尚未与现有大学生教育体系相融合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Web3.0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传播的互动性日益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传”与“受”的界限日趋模糊。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中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仅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部分高校开设了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选修课程,而有关高效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深度不够。党中央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让媒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二、提高大学生网民媒介素养的途径

加拿大媒体素养教育的发源地安大略省的《媒体素养资料索引》,把媒体素养描述成“理解和运用大众媒体的方法。它也是帮助学生对大众媒体的本质特征、大众媒体所使用的技术和这些技术的影响培养一种明智的、批判性的理解力。更明确的说,它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媒体如何运作、如何产生影响、具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以及如何构建现实的理解力和鉴赏力的教育”。[4]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提出:“媒介素养就是指如何来有效地选择、利用、鉴别媒介的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使外在的丰富性的内容为我所用,而有效地鉴别和拒绝那些跟自己的旨趣不合的内容。现代人的媒介素养应该跟他(她)的法制素养、道德素养、科技素养一样,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的社会素养。”[5]

1.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理论研究

自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卜卫研究员《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学界视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开端以来,我国诸多学者也在学习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虽然已有部分高校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实践,但要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还尚需时日,因此,需要专家学者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我国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高校应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并形成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逐步深化为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高校应培养相关的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或邀请媒体从业人员开展讲座等,真正让媒介素养教育走进大学课堂,成为大学生必修课或公选课,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了解媒体的运作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媒介批评理念、提高对信息的分析和分辨能力。同时,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设立提上日程,并编纂通俗实用性强的媒介素养培养教材,加强相关的硬件及软件条件的建设。

3.将大学生媒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阵地也向网络转移。网络这把双刃剑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突发的不良事件、或者谣言都有可能造成舆论的不可控,但是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进行紧密的结合,培养学生对不确定信息保持冷静思考和缜密选择的能力,将有效地避免谣言的扩散,净化大学校园的舆论环境。中央16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4.多方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媒介素养的培养还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新媒体影响范围广,信息传播速度快,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体正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选择,其建构的“拟态环境”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社会、家庭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立体环境,激发他们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大学生应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素养,要积极主动地学众传媒的传播特性、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等媒介常识,学习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并避免和抵制有害信息的侵扰。同时,大学生更应当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各种信息面前构筑理性的防御机制,避免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迷失自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刘勇,汪海霞.当代媒介素养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29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25.

[4]于亚卓.第二次浪潮:加拿大中学的媒体素养教育(二)[J].文/约翰·庞杰特.媒介研究,2004(3).

[5]喻国明在人民网“传媒沙龙”作客时的访谈[OL].2004-8-11.

作者简介:董欢欢(1982—),女,河南洛阳人,助教,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

上一篇:聚少成多的小心思 下一篇: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